王濬在奏章中一點也不含混,替本身辯白道:“皇上命臣於荊州接管杜大將軍節製,於秣陵接管王將軍節製,臣安敢不遵?何如,臣接到王將軍書時,一來未見皇上詔令,二來已經兵臨建鄴城下,又豈能逆流而回,去陪王將軍聊家常?”末端,他又寫道:“想所言句句是實,有多數督帳下參軍衛平為證!”
王渾是司馬炎的親家,就算他放縱部下劫奪了吳宮中的珍寶,司馬炎也不成能真的見怪他,對於王濬反擊的這份奏章天然不予理睬。但是司馬炎卻被這兩個故鄉夥的口水仗弄得煩不堪煩,便將馬午找來扣問,道:“當初的詔令究竟是何時送達王濬手中的?”
如果司馬炎把奪得滅吳首功的老將軍都罷了官,不免落個鳥儘弓藏的考語,王濬這招以退為進卻瞞不過司馬炎。司馬炎雖有些惱火,但啟事是由王渾爭功而起,他卻也不便對王濬大加斥責,隻得轉而安撫王渾,傳旨道:“王渾軍功卓著,進爵京陵公,增邑八千戶!”
…
司馬炎也記了起來,不由感喟道:“倒是好個少年,可惜,可惜。”
方纔還因為王渾、王濬的口水仗而亂鬨哄的大殿,刹時便溫馨下來,統統人的目光都盯住了司馬炎手中的奏章。
馬午大驚,卻不敢多問。他卻那裡曉得,司馬炎是可惜衛平已經娶了賈充的女兒。他這個天子權力固然大,總不能跟親信大臣搶半子吧。不過,正因為有了這個遺憾,他也就放棄了讓衛平來作證的設法,不想讓衛平夾在兩個老將軍中間難堪。
至於放火,王濬更是矢口否定。說是孫皓投降以後,孫皓的部下趁亂鬨搶了宮裡的財物,連孫皓的嬪妃、宮女都搶走了,還放了一把火。幸虧他來得快,這才毀滅了廚子。本身是消防隊,不是放火犯,請皇上明鑒!
本來,賈充在奏章中隻說了兩件事。一是奉告司馬炎,他已經派了他的半子聞喜亭侯、參軍衛平前去王濬軍中督戰。二是勸司馬炎一鼓作氣,掃平東吳。總之,賈充的態度此次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由主和而變成了主戰。
卻聽司馬炎哈哈笑道:“賈卿果是朕的肱股之臣!”
事情以此本該結束,王渾卻不肯罷手,又派人上書一封,告發王濬燒燬了緝獲的吳軍戰船一百五十多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