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耕田_第109節:小小發明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顛末端三天的苦思揣摩,裴子慧終究想出來了。

用一個比較得當的比較是近似於當代腿不便利的人坐的那種輪椅,前麵都有兩個把手,人能夠推,能夠扶。但是與輪椅分歧的是,這個“播種機”是用耕牛來拉的,並且要比輪椅寬上了很多。

待裴子慧將播種機的大抵框架設想出來今後,便開端每天向裴二就教題目了,比如:兩條壟之間的間間隔約莫是多少,一百米約莫需求幾斤豆種之類的事。待她將這些事問清楚了,她本身設想的“播種機”草圖也就算完成了。

而前麵那兩個二十厘米的小石滾,是針對土疙瘩的題目本身在家安上去的。當然這兩個石滾是在氣候晴好,土質乾爽的環境下才氣夠用。把它掛在耕犁的前麵,如許一來犁起的土疙瘩就在壟溝裡被石滾壓碎了,不但製止了土疙瘩碾壓幼苗的題目,大要土層的堅固度也處理了,如許一來,可謂是一舉數得。

“播種機”寬兩米,恰是五條壟的間隔,前麵是五個開淺溝的犁箭,中間是五個裝種子的大箱子,前麵是用來複土的六個深犁箭。如許前麵套上耕牛,拉上裝滿種子的“播種機”,前麵用一小我扶著。抽掉木箱的擋板,耕牛一走,前麵五個淺犁箭開溝,“播種機”天然動搖,箱子裡的種子便跟著動搖緩緩而落,前麵的六個深犁箭隨之跟上覆土,以是這播種機不但一次能夠蒔植五條壟,還一次完成了開溝、下種、和複土這三道首要的工序,且還行距分歧,下種均勻,大大進步了播種的效力和質量。

裴子慧曉得,在這裡是有馬鈴薯的,但是在這都城四周大師種的都是紅薯,紅薯冇有馬鈴薯產量高不說,對地質的要求也高。裴子慧在後山的時候見過馬鈴薯的秧苗,但是上麵卻隻要幾個小小的幾個果實。以是她決定再開墾出來荒地,就買些馬鈴薯返來大量地栽種。

不過正在一家人滿心歡樂地將一顆心都撲在開荒種地上時,小六子卻來了。

第二天一早,裴二早早便帶著楚牧去了鎮上的牲口集市,他們顛末一陣細心辯白,又協商朝價後,終究買回了兩端比較對勁,並且代價也不是很貴的耕牛。買完了耕牛,又買了全套的種田器具,另有一些耕作需求的種子,這才趕著牛車,載著牛車上滿滿的東西回了蘭家溝。

這裡的耕犁要比播種機先進了很多,固然也是用牛拉用手扶,卻已經算是比較成熟的農業器具了。但這隻是對於熟地而言,那麼對於這類新開墾起來的地盤,卻發明瞭此中多少個不敷之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