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四人大驚失容,枯榮十幾年都未曾脫手,麵壁幾十載,苦修禪功,乍一脫手,那還了得?紛繁上前勸止,枯榮卻喝道:“十足開口!遊少俠,脫手吧。”
大漢不屑道:“真是廢料,明日跟著國師去天龍寺,你就賣力扛箱子吧,真是丟臉。”
遊坦之哈哈大笑:“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隻要用心做事,總會有所收成的。對了,段兄弟今後有何籌算?”
段正明一怔,隨後說道:“不成!遊少俠固然仁義,但畢竟不是我們段家人,天龍寺的各位大和尚也不會同意的。”
他皺眉道:“遊少俠莫非看不上本寺,亦或是瞧不起天龍寺的武功?”
老衲人不閃不避,他坐在蒲團上,穩如泰山,真氣流轉,遊走滿身,一抖袖袍,嘭的一聲,他身子微微後仰,遊坦之卻蹬蹬蹬再次連退幾步。
枯榮擺了擺手:“正明,你儘管參習六脈神劍,皇位的事,你無需擔憂,隻要老衲一息尚存,高升泰冇阿誰膽量翻起浪花。”
雨花院。
枯榮冷聲道:“老衲倒是想見地見地。”
幾人遠去,祿東讚收起臉上的頹廢之意,瞧著屋內盤膝打坐的鳩摩智,嘴角輕挑,天龍第一大草包,明天可要好好地替道爺拉仇恨啊。
遊坦之一怔:“段兄弟,你年紀悄悄,恰是人生大好年初,有如朝陽東昇,如何就想遁入佛門,削髮爲僧呢?”
天龍寺在大理城外點蒼山中嶽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聖寺,但大理百姓叫慣了,都稱之為天龍寺,揹負蒼山,麵對洱水,極占形勝。寺有三塔,建於唐初,大者高二百餘尺,十六級,塔頂有鐵鑄記雲:“大唐貞觀尉遲敬德造。”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
國師輕哼道:“嗯,很好,你們都出去吧,本座要靜修了。”
段正明倉猝上前,將遊坦之義助段譽出險以及冒死救柯百歲這些事,一一說了,本因目露激賞之色,他讚道:“現在物慾橫流,民氣暴躁不古,似遊少俠如許的好男兒但是越來越少了。”
他識得寫的是:“書呈崇聖寺方丈”,崇聖寺就是天龍寺,從金套中抽出信箋,也是一張極薄的金箋,上用梵文謄寫,粗心說:“當年與姑蘇慕容博先生相會,訂交結友,議論當世武功。慕容先生言下對貴寺‘六脈神劍’備致推許,深以未得拜觀為憾。近聞慕容先生仙逝,哀思無已,為報,擬向貴寺討求該經,焚化於慕容先生墓前,日內來取,勿卻為幸。貧僧自當以貴重禮品還報,未敢白手妄取也。”信末署名‘大雪山大輪寺釋子鳩摩智合十百拜’。箋上梵文也以白金鑲嵌而成,鑲工極儘邃密,顯是妙手匠人破鈔了無數心血方始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