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回道:“回稟袁公,此計並非是為了瞞天過海;而是為了將公孫瓚部下的兵馬分而擊之,慢慢地減少他手中的兵力。”
公孫瓚適時領兵來到,他見袁紹已逃回城中,便籌算引兵退走。不料,麴義可巧領兵返來,因而他隻好又率眾退走。
袁紹得知公孫瓚的虎帳已被攻陷,不由非常歡暢地說:“我軍現在能以弱勝強,真是可喜可賀;也全賴文若獻出奇計,方纔打得公孫瓚大敗而逃;此番真是有勞文若了。”
荀彧不由謙善道:“袁公過獎了,鄙人不過隻是略施小計罷了;此戰能夠得勝,首要還是有賴眾將士奮力拚殺的功績。”
荀彧回道:“回稟袁公,鄙人覺得可先示之以弱,而後采取誘敵之計,當可先破其一陣。”
公孫瓚忙道:“你等速速去追袁紹,這廝留給本將軍了!”
此一役結束,袁紹大獲全勝,公孫瓚則隻餘下數千兵馬狼狽退回薊縣。(未完待續。)
“賊將,納命來!”高楓大喝一聲,便持戟朝著公孫瓚衝了疇昔。
卻說,袁紹與田豐二人逃到了不遠處的一個村莊裡,但公孫瓚的馬隊追得很緊。
說罷,袁紹便拍了下坐騎,朝著彆處跑去。田豐看著袁紹拜彆的背影,不由歎道:“唉,大丈夫雖應頂天登時,卻也要能屈能伸,不然又如何能成大事呢?”
是時,麴義兵中有一千張強弩,他命一眾步兵手持盾牌並列在前,將強弩全都擋在身後。公孫瓚並不知此中有詐,獨自率軍前去突擊。待惠鄰近跟前十幾步之時,麴義便俄然命令讓前排的步兵將盾牌拿開。隻見上千支弩箭立時一陣齊發,跑在最前麵的馬隊紛繁中箭倒地,繼而公孫瓚軍一時陣形大亂。
旋即,公孫瓚調派冀州刺史嚴綱領兵數千,命令前去擊破麴義所部。而後在嚴綱與麴義交兵之時,袁紹又適時派出顏良領兵從背後攻擊。但等顏良率兵來到之時,嚴綱已為麴義所斬。
公孫瓚則也點了點說:“嗯,常言道兵貴神速;看袁紹的企圖,大抵是想要趁我率軍前去應戰時,派那支奇兵攻擊我軍後路;這倒也算是個好戰略,隻是那統兵之將不知如何,竟俄然在半道上停下來休整,卻讓人覺著有些蠢材了。”
未幾時,麴義率兵敏捷趕至,擊潰了公孫瓚留守界橋的兵馬。公孫瓚得知環境後,便又倉猝率兵回撲。不料,袁紹俄然率軍從火線夾攻,公孫瓚腹背受敵,一時候軍勢倒黴,隻得率眾突圍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