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向人群中的許青麟,麵帶諷刺。
此言一出,在場群臣嘴角抽動,忍不住看向許良。
上官婉兒麵露憐憫,不幸的馮源!
馮源不由皺眉。
這套說辭鮮明是他先前用來講服蕭綽的,此時被他再次拿來用,結果自是非同凡響。
武隆十一年、豐祥四年,彼時我大乾勢弱,遭各國架空,韓國與魏國勾連,進犯我大乾邊疆。
戔戔一個六品小官,也敢質疑他?
“許大人?”
“本來是許大人。”馮源嘴角扯出笑容,“本官所說,有何不當?”
能抓住重點的人不支撐出兵……
偏你一個靠著祖蔭當官的小輩,竟然敢如此質疑一部堂官?
兵部尚書馮源就是其一,其母族親為韓國望姓之一的高姓。
許知己底歎了一聲,女帝的大腿不好抱啊,到他“衝鋒陷陣”的時候了。
許良唸叨這個名字。
既為局勢,也為心底的那份大義。
馮源目睹武將中有人出聲,趕快開口打斷,就是怕伐韓呼聲太高,難以按捺。
許良的才學他最清楚,他也曉得出兵韓國的主張是誰出的。
許良起家,淺笑拱手。
群臣群情紛繁。
後晉國大旱,又是我大乾順河水而下,運糧賤賣,以救晉國百姓,是為白帆之義……
“出兵伐韓,我大乾占有道義!”
若不對韓出兵,如何建功立業?如何報效朝廷?”
還是說馮大人在質疑吳大人?”
乾文帝當年拿下河西,為了儘快穩住河西之地,重用了很多河西官員。
可厥後呢?
自許良獻計解魏國之危後,他一向有留意這位女帝新寵。
你老爹許青麟不過五品侍郎,尚不敢如此質疑一部尚書。
恰是女帝蕭綽!
此言一出,群臣紛繁側目。
貳心生一股不妙之感。
馮源更是目光驟縮。
馮源話音剛落,武將中已經有人坐不住了。
估計本來鎮國公是想著關頭時候拿出來跟女帝邀功,冇想到被迫拿出來救許良的命。
言而無信,以下犯上,無德無義……
可在疇昔近兩個月的時候裡,許良的表示跟其他渾水摸魚的老臣一樣,並無亮眼之處。
大乾次年大旱,晉國歉收,晉襄王再次聽了韓智子的話,回絕互助大乾。
韓智子無恥小人,讓我大乾平白失了城池,死了無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