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詩會已經進入了飛騰,方纔賦詩之人乃是東平劉禎,對於這個劉禎,蘇辰有些印象,此人乃是蘇淳的老友,蘇淳有點像汗青上曹植,不喜好習武,卻在詩詞一道很有天賦,對當官理政涓滴提不起興趣,以是蘇辰才一向把他留在身邊。
兩人便裝出了皇宮,暗處天然少不了妙手保護,看到繁華的洛陽,蘇辰感覺本身的勞累都是值得的,現在的洛陽比他當年第一次來的時候要繁華很多。
開元十一年就這麼疇昔了,轉眼就到了開元十二年,開元十二年,最大的事情就是移民,往夷州和東洋兩地移民,因為夷州是東海王的封地,以是東海王對夷州移民的事情非常上心,他們也都從太子哥哥那邊曉得了,父皇成心把燕國周邊的一些處所作為皇子的封地,也算是為皇家留下根底,答應他們在外洋建國,這麼大的引誘,天然讓東海王和韓王兩人乾勁實足。
等南洋也打下來以後,燕國就不會持續保持龐大的水兵了,海軍是必須的,至於水兵,將來會被髮配到東洋或者夷州去,那邊纔是水兵的疆場,彆忘了,大海的另一邊另有那麼多的地盤。
這燕侯府便是曾經何大將軍的府邸,蘇辰對於這裡還是比較熟諳的,他還記得當年在這裡相逢了何大將軍的女兒,厥後,何家衰掉隊,百口人都被他帶去了涿郡,現在物是人非,貳心中頗多感慨。
對於這尚書真真假假,這類事情蘇辰當然搞不明白,要說兵戈治國,他還能說上一兩句,至於這儒家典範,他固然學過,但他治國理政,帶兵兵戈,向來冇感覺這東西該有效,以是聽到蘇淳敢和鄭玄叫板,他很有些看熱烈的意味,歸正不怕事兒大,誰能包管鄭玄就必然是對的呢?
他的幾個兒子才識都不差,除了三子蘇寧不喜好讀書以外,蘇進、蘇牧、蘇陽、蘇正四人都很有才識,算得上文武雙全,可他們的才識也僅限於一些治國安民之道,對於儒家文籍,隻能說是精通,冇想到蘇淳竟然敢註釋尚書,這讓他有些驚奇。
此事倒也讓他對這個小兒子的脾氣摸清楚了,看來這個小兒子這輩子也就是當個賢王的料,讓他治國理政必定不可,冇準今後還會被上麪人給篡了位,以是這輩子就讓他留在洛陽放心讀書吧,冇準蘇家也能出個當世大賢。
這時候張讓解釋道:“傳聞前不久,下邳王對於鄭玄大師提出的尚書鹹有一德一篇實乃偽作之事頗不附和,此事在太學當中掀起了一場辯論,支撐鄭玄大師的人天然以為這一篇是偽作,恰好下邳王卻不這麼以為,下邳王以為鄭玄大師錯了,以是用心在家研討,籌辦提出論據回嘴鄭玄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