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立再次拍了一下驚堂木,喊道。
裘德昭看了看金條,彷彿是本身的,但因為金條上冇有任何陳跡,又不敢冒然必定。胡大同接過來看了看,鑒定就是本身喪失的七根裡的此中兩根。
清河縣衙,知縣徐大立聽完裘德昭的描述,感受羅記綢緞莊總店的倉管花姐有嚴峻懷疑,因而便喊值班差役請來都頭雷剋星,前去羅記綢緞莊總店緝捕倉管花姐。
本來這郭翠花自幼父母雙亡,有個老鄉看她出身不幸便收留了她。她便從小跟著這個耍把式賣藝的老鄉跑江湖,身材嬌小再加上刻苦練習,練就了一身上乘輕功,爬樓攀牆如履高山。
“是,徐大人,我招我招……”郭翠花就把事情的顛末給報告了一遍。
“這金銀金飾和金條從何而來?”徐大立問道。
倉管花姐被雷剋星帶到大堂,徐大立看了一眼堂下所站中年婦女。
世人對於胡大同的察看力,的確是不成思議。
“你一年能掙多少錢?發的是金銀還是銅錢?你這金飾和金條在哪家店買的?”徐大立連續問了好幾個題目。
郭翠花目睹這都能被認出來,頓時嚇得顫抖成了一團,叩首說道。
“剛纔你不是說年底一起拿會有分外十貫嗎?這個算上冇?”徐大立問道。
“中間跪倒之人,你熟諳嗎?”徐大立問道。
“這七根金條雖說都是十兩一根,但並不非常精準,都有些偏差的,你看這根就是十兩零三厘,而這一根不到十兩,差了兩厘。”胡大同說道。
本來,北宋時,在本來最小的重量單位“錢”以下增加了十進位的分、厘、毫、絲、忽。當時已經有了相稱緊密的戥子(稱藥或金銀的衡器,安排被稱物的是一個盤子),最大稱量單位是兩,最小可稱量到厘。
“回知縣大老爺,老身郭翠花,不知何事被帶到堂前?”
徐大立接過包裹,翻開來看,隻見裡邊有些金銀金飾和兩根金條。
“那平時的吃住開消呢?”徐大立持續問道。
看來金條公然是喪失的此中兩根了。
身高不敷五尺,短小身材,矮矮胖胖,確切與武大形狀有些相像。
中年婦女強裝平靜,迴應道。
“堂下所站何人?你可知罪?”
徐大立聽聞,有些難以置信,這胡大同竟然能辯白出兩根金條的差彆和重量,便讓主薄都彥拿來戥子,彆離稱重了一下兩根金條的重量,果不其然,和胡大同說的一模一樣,兩根金條的重量都略有差彆。
“草民羅森見過徐大人。”羅森鞠了一躬,抱拳稟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