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當大官_第7章 知府避而不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那下官就在這裡等大人吧!”顧謙硬著頭皮說道。

“大人,如何樣?”等在內裡的顧泰一看到他就倉猝迎了上來。

在故意人士的煽動下,暴怒的鄉民們跑到了縣衙要求縣太爺給個說法,但是一貫威風凜冽的縣太爺現在也牛不起來了,傳聞有幾百名鄉民在內裡圍著,這位縣太爺嚇得幾近要尿了褲子。

□□的張雲中!特麼的老子那裡獲咎你了你這麼盼著老子死?這是知府大人的主張嗎?這特麼是你長季子自作主張吧?顧謙氣得頭頂冒煙,但是看著差人牽來了馬,卻不得不爬上去,帶著顧泰等人不甘不肯地出了城。

張師爺笑了笑,端起茶呷了兩口,這才整整衣衿,步入後堂,對一個正在寫字的中年人說道:“大人,人已經走了。”

“這件事看似普通,但是老爺您不遠千裡趕到清江,就算立即開端事情,也老是力有未逮不熟諳環境啊!”

“走吧!”顧謙方纔邁出法度,就聽前麵傳來聲響,給他通報文書的差役又追了出來,“顧大人留步!”

這五天,他也冇閒著,旁敲側擊從差人的嘴裡體味到了清江縣□□產生的顛末。本來這個清江縣是出了名的窮縣,百姓們就靠著種糧和打漁為生,前年也不曉得是哪路神仙顯了靈,竟然在清江縣的南鄉和北鄉交界處發明瞭一條小小的銀脈,因為銀脈狹小,官府開辟不力,以是南鄉和北鄉的百姓們就偷偷地開辟了一些小銀窯,采來銀子以後用來補助家用,也算多了一項進益。

“以是這事是他們理虧?”顧謙腦筋裡的那根弦被顧泰悄悄一撥,頓時就想到了這件事最關頭的節點。

在張師爺隱晦狡猾的目光中,顧謙低頭沮喪地走出了府衙。

“那位林老爺現在那邊?”顧謙在知府衙門前下了馬,神采嚴厲地問道。

“本來是張師爺,失敬失敬。”

“這……”顧泰沉吟半晌道:“既然是佈政使司下的公文,天然是不能違背的,但是我們是不是拖它一拖?”

隻是在路上,他不是肚子疼就是頭疼腳疼,總之遵循普通的行進速率走那是可行滴,要想讓他快馬加鞭星夜兼程那是絕對辦不到滴,就如許,在兩位差人無法地催促聲中,顧謙堪堪在五日頭上達到了興化府。

銀窯地處南鄉和北鄉之間,兩個鄉的百姓們為了開采權冇少辯論,時不時地還要為了爭奪地盤打上一架,因為兩個鄉總起牴觸,以是兩方都給縣太爺送了禮,想要靠著官府的力量多占一些好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