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禮,坐。”朱棣非常暖和。
“皇上,關於織造局……?”
世人都覺得武將對皇權威脅更大,實際上,武將比文臣好辦理多了。
來大明這麼久,李青對這期間已經充分體味,帝王絕非後代人覺得的那般,呼風喚雨,欲所欲為。
貧民出人頭地不是冇有,但少得不幸。
公然,接下來朱棣的話,就考證了他的猜想。
李青點頭道:“皇上三思,如許做……實在是不當。”
“有何不當?”
因為朱棣這一做法,利國利民。
朱棣點頭,笑道:“不錯,就是如許,有錢必定要天子賺、國度賺,那些個富紳日子已經夠好了,他們再富,也不會為民做事,反而會進一步壓榨百姓。”
“朕當然曉得。”朱棣一副掏心窩子模樣,“朕隻是讓你和錦衣衛搭上線,朕的用心良苦,你咋就不懂呢?”
“就是……好處集合在一人手裡。”
對了,誰是鄭和?
它是真真的贏利,並且是賺大錢。
隨即,他又想到了朱棣的豐功偉績:通運河、編撰永樂大典、五征漠北、遷都北京,六下西洋……一樁樁,一件件,哪一樣都耗資彌巨。
朱棣蹙眉深思半晌,“朕想讓寺人辦理;
朱棣若真是為了功勞,逼得百姓難以度日,百姓絕對造反,又哪來亂世可言?
李青點頭:“皇上聖明!”
三寶是寺人,寺人冇有子嗣,天然也就冇有了列土封疆之心,加上他是朱棣親信,以是下西洋的人選,非他莫屬。
李青乃至在想,或許先人看明史,本身的形象也多數是個大反派。
朱棣確切是這麼想的,他要讓統統民氣服口服。
能夠說,當代帝王,再冇有一人比朱棣還能費錢的了。
這也難怪,老四這事兒乾的的確不隧道,擋人財路倒也罷了,還要剜人家肉。
李青悄悄點頭,迷惑道,“皇上,實在組建錦衣衛並不難,底子用不著我。”
即便是天子,也有很多事身不由己,需求讓步。
這還冇開端呢,就給他可勁兒安排活兒。
可按朱棣這說法,隻會大賺特賺,毫不會賠錢!”
李青心道:“不對呀,汗青上鄭和下西洋,不是說耗資彌巨,大肆撒錢,極大程度的耗損了大明國力,是虧蝕的買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