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青底子不在乎,不爽了就歇息兩天,而朱棣對彈劾李青的奏疏,也隻要一種措置體例。
“先生,再送可就要送出海了。”三寶笑道,“就到這兒吧!”
“對對對,李愛卿所言極是。”小胖忙道,“請父皇賜名。”
船麵上,海風揚起三寶長髮,阿誰麵龐白淨的少年,現在已是中年,更加成熟內斂。
李青倒冇令其絕望,又是鍼灸、又是用藥,一番醫治下來,徐妙雲轉危為安。
六月初,寶船、貨色籌辦伏貼,終究到了出海的時候。
本來朱棣想讓李青跟著去,但李青不甘心出遠門,這一去起碼得兩年,實在太長了,朱棣也冇勉強。
這些人當中,有的是因為出海貿易侵害了家屬好處,有的則是感覺天朝上國,做販子行當,有損威名。
三寶轉頭,報以粲然淺笑。
“兒臣……”小胖抹了抹臉上的汗,“兒臣知罪。”
三寶滿臉笑意,用力兒搖了搖手。
“東宮?”朱棣眼睛一眯,哼道:“這小子有些飄啊,朕還活著呢,就把奏疏弄去東宮了,這是在點老子嗎?”
李青無語:“太子是為了節流來回華侈的時候,朝廷增設了織造局、瓷窯、市舶司……那麼多事,縱有黃淮、金幼孜、楊士奇他們幫手,也不輕鬆;
太子如此辛苦,皇上你再挑弊端,未免太寒民氣了。”
三寶點頭,也非常不捨:“此番一彆,怕要兩年不能相見,先生也要保重。”
他倒也冇有治大罪,隻是罰了廷杖二十,怎料,這些人體格太差,二十廷杖下去,竟一命嗚呼。
三寶不像其他寺人,老是風俗性的彎著腰;也冇有奉承之色,反而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感受,臉上始終帶著笑,不知情的人,誰也不會把他和寺人聯絡在一起。
鄭和一次下西洋,正式開啟!
跟著春秋的增加,他更加珍惜麵前人,就連老衲人,他偶爾都會賜與體貼。
~
兒子的醋也吃,真是冇誰了……李青腹誹。
“你就會向著他。”朱棣冇好氣道,“費事你搞搞清楚,誰纔是天子。”
當然,能支撐的前提,讓很多文臣都不對勁。
這一波操縱下來,李青的名聲又臭了,禦史言官對他的彈劾層出不窮。
朱棣聞言,這才放鬆下來:“那就好,你多上點兒心,儘快讓皇後規複過來。”
不過,作為熟諳多年的朋友,李青一起跟從船隊,為三寶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