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嶽父是朱元璋_第103章 話題跑偏十萬八千裡的父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些當然都是來源於他朱標跟本身那位很有腦筋的二舅子常升會商以後獲得的結論。

“老邁,經了我們爺們這麼一會商以後,咱總算是明白了你之前的那一片苦心。”

三年一次的科舉,大明有多少個省,就會有多少位省狀元。

而好大兒又甩出了這麼一個可謂是相稱陰損的招數。

如此一來,狀元多了,也就不會那麼的值錢。

老朱當真是越聽眼睛越亮,是的,他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下大權獨攬,還跟皇權有牴觸的丞相看不慣。

父子二人聊到茶壺中的水都倒乾了這才意猶未儘地停息了這個話題,讓人去送吃食大快朵頤。

你這是誇本身親兒子的態度嗎?

這個題目,老朱正愁不曉得該當若那邊理。

好大兒的設法是對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再如何慢工出粗活都不過份。

“是啊爹,孩兒感覺我們大明的科舉軌製應當進一步的竄改。”

大明朝哪怕是分了南北榜以後,但是比及了殿試之時,仍舊是南邊的人占有了絕對的上風。

之前的南北分榜,讓老朱麵前一亮,起碼能夠從法理上去肯定增加北方的讀書人的登科比例。

大明朝建國至滅亡。總計出世了九十名狀元,而僅僅是江西、江蘇、浙江以及福建四省之地,就達到了六十四人。

“不過,你這一招,固然侵害了江南讀書人的好處。

免得這小子成日衝本身愛女朱寶貞眉來眼去,鬨得本身心神不寧。

“最好是我們能夠遵循省製來停止分彆,如此一來,製止了南北榜分科舉士以後,一甲乃至是二甲皆多為南邊讀書人的慣性。”

本身最開端跟好大兒聊科舉軌製的目標是甚麼來著?

看來,常老二那小子,倒真是有兩把刷子。呸!是咱閨女當真好本領,曉得心疼親爹。

“以是你之前建議咱讓那常二郎退隱處所,咱準了。”

“南北榜這僅僅隻是一個開端,孩兒感覺還不敷。”

比方,各省之前的鄉試應當不需求動,但是會試和殿試,又該如何來處理多榜題目?

成果倒好,好大兒的靈感,讓本身都把端莊事快忘得一乾二淨。

吃飽喝足,老朱抄來了那已然加滿了熱水的茶壺,又給本身沏了一杯玉蘭花茶。

簡樸而言,那就是,在南北榜的根本上,持續細分下去。

越是有難度,越是有應戰性的事情,他就越感興趣。

這麼一想,再偶然理承擔的老朱端起了玉蘭花茶又抿了一嘴。

老朱現在已然將那些政務拋在了腦後,現在開端興趣勃勃地跟好大兒細心地商討起了這類更先進的科舉軌製的各種細節。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