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生生活_第5章 在進修校和培訓班的生活 第二節 在培訓班的生活(續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重視身材

火車汽笛鳴叫,憑車窗外,太陽似語,鮮花無數。念半生緣,睹目四周眸佇。嫩芽綻、新枝發。記本日、鶯燕迴歸,與君同相處。

曉萍,我一向想給您買點甚麼返來,但又不曉得買甚麼纔好,需求甚麼,及時來信,我好早點籌辦,您說的那種珍珠霜,現在還冇有看到。

五明,您不要內心老是掛著我,我在家統統都很好,晴和了,我早上起來就去熬煉。

昨日上午收到你的來信,心中非常鎮靜,如同老友相逢,感慨萬分。細讀來信,不免勾起我對前衛廠近月學習餬口的懷念之情。哎!那不過是我平生中難以健忘的一小段笑劇插曲罷了,就讓它永久留在我誇姣的影象裡吧。

1984年3月3日”

1984年江陵廠開端試製了微型汽車發動機,首要供應長安機器廠。

祝:萬事快意!

關於自學測驗題目,看看隆昌或廠裡是不是還在報名,如果能報上名,最好給我報一個名,因為本年電大冇有招收理科,學辦理的是理科辦理,這個自學測驗是本身學習考三年,本年是第一年,四月二十九日考第一科‘漢語說話‘。下半年還要考兩科一共考十二科,十二科均合格者,發給大專文憑,享用大專報酬。

為此,無妨將蒲鬆齡的名聯,作為我們共勉:

來信收到,糧票和相片也都收到了。相片加洗後交到廠人事處去吧。

曉萍

代問爸爸、 媽媽好!

鴉片戰役後,清當局搞洋務活動,學過中學汗青的都曉得,就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作為主力搞的。1862年,李鴻章在上海搞了個上陸地炮局,一年後搬到姑蘇,改名姑蘇洋炮局,厥後又搬到南京,改名金陵兵工廠。再厥後,清當局滅亡,百姓當局領受了這個廠。1935年,百姓當局把這個廠遷到了湖南株洲,改名為兵工署炮兵技術研討處,簡稱“炮技處”,這下就更加正式了,相稱於現在的國度部委部屬的一個處級單位。抗日戰役發作後,很多當局構造、企業、高校都開端了內遷。1940年,“炮技處”內遷到重慶江北大石壩忠恕沱,就是明天的大石壩一村到六村那一帶,1941年正式改名為第十兵工廠。抗日戰役期間,第十兵工廠承擔了天下60%的軍器出產,當時候出產前提極其艱苦,第十兵工廠的工人們冒著日本飛機的轟炸,在抗戰出產洞裡對峙出產,第十兵工廠為火線出產供應了那麼多的兵器,為天下反法西斯戰役的最後勝利做出了不成消逝的進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