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這座長江邊上的都會,長江流到此地有280華裡了,瀘州城在長江北麵。沱江自其北而來,彙入長江。《蜀誌》所雲“天生重慶,鐵打瀘州”便是指的此地。舊時瀘州城街道滿是以石頭鋪成,然路麵不寬,且船伕來往頻繁,城內常是擁堵不堪。城內有東西、南北兩條大街構成的城區街道骨乾。舊時瀘州城內另有本國人開的雜貨鋪、打扮店、毛皮店等數量浩繁,非常繁華。修建有文廟、城隍廟、關帝廟、縣衙門、巡警事件所、監獄、團練總局、農務會、商務會、郵政局等等;黌舍有師範黌舍、女子黌舍、中書院、小書院等,教誨奇蹟暢旺。
五明滿四歲後,五明母親唐忠明就送他上德龍鋪小學辦的幼兒班,這應當是五明接管發矇教誨的開端吧,也是五明門生餬口的開端,幼兒班就在黌舍四合院的左邊,是一排伶仃的乾打壘平房,這一排平房有黌舍飯堂,另有炊事員的寢室,有一間小門生課堂,幼兒班兩間屋是靠著黌舍黃葛樹這邊的,內裡的一間屋子用來放書桌,板凳等雜物,內裡一間纔是孩子們上課和玩耍的處所,小板凳靠在四周牆壁,並排放著,孩子們上課時就坐在小板凳上,小板凳是一張有靠背的凳子,屋子中間有個腳踏的風琴,是教員教孩子們唱歌跳舞用的。教幼兒班的是國英教員,當時黌舍幼兒班隻要一個班,大抵有4、五十個孩子,以是就冇有大班、小班之分,當時德龍鋪幼兒班中午也冇有供應午餐,上午11點過就放學,放學時,教員把幼兒送到德龍鋪街上,讓家長接回家。下午4點過就放學了。下午偶然候要給每個幼兒發塊糖或是一個甚麼生果。五明在德龍鋪幼兒班上了兩年多,黌舍教員的孩子有幾個和五明是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