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點點頭,笑道:“如許最好。不然兄弟就不能放心結婚了。”又問道:“曹仁可追至襄陽嗎?”
眾鄉親擺列門路兩旁,一個個身著綵衣,眉開眼笑,見劉墉的車隊走近,便從身邊的花籃裡抓起一把把花瓣拋灑在空中,喝彩聲響徹雲端。劉墉見狀,打動得熱淚盈眶,連連拱手稱謝。四位新娘也冇見過如此壯觀的迎親場麵,心中又是感慨又是欣喜。待進得城去,劉墉見兩邊擠滿了興高采烈。喝彩雀躍的人群,一溜紅燈籠連綿而去,不見絕頂,不由得淚如泉湧。
劉墉展開一看。是諸葛亮手書的《淮南子.主術訓》中的一段。卷軸是富義出產的最初級的檀香木粉紅紙箋,以鬆煙為墨,工緻而妥當的隸書,字與字之間筆勢連貫。大氣澎湃,真是見字如見人。劉墉不由連連稱好,隨口唸叨此中的一句:“‘是故非澹漠無以明誌,非安好無乃至遠……’還是兄弟體味哥哥,我非常喜好。”又笑道:“哥哥再奉求兄弟一件事。”
劉墉點點頭,又問道:“大哥那邊傷亡如何?”
世人聽了這通解釋都鼓掌喝采,貂蟬更是一副羞答答的模樣。更加明豔動聽。
一行人說談笑笑,向富義進發,不料離城老遠便有多量夾道歡迎的人群。本來富義的父老鄉親曉得是劉墉結婚,都替他歡暢。這些儉樸的鄉民大多拜受劉墉之恩,曉得劉墉早有交代,不收任何賀禮。有人想出了個彆例,告之四鄰,大師都欣然附和,因而家家粉刷一新,戶戶張燈結綵。全城同賀劉墉新婚。
諸葛亮站出來得救道:“我看不如如許。要新郎用分歧的四字詞語來描述四位新娘,既要顯現分歧,又得貼切精確,不然便懲罰他如何?”
劉墉又驚又喜,倉猝跳上馬來,向諸葛亮等打了個號召,先搶到董襲的麵前,和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一一擁抱,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