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笑道:“何需竹簡,劉墉處紙張頗多,蜜斯固然用便是。”
“蜜斯且放寬解。”劉墉笑道:“這紙中加了防蟲的藥物,故能悠長存放。”
劉墉也笑道:“我也隻曉得這兩句。”又問道,“你家蜜斯寫書可有甚麼困難?”
蔡文姬先瀏覽了一遍,口中讚道:“衛伯覦不愧為當今名流,此文引經據典,有論有據,字字珠璣,儘展其才。”見劉墉在一旁似懂非懂,便逐條解釋給他聽。
小愛(子佩)也擔憂道:“蜜斯每日屈膝寫上好幾個時候,婢子擔憂悠長下來,蜜斯的膝蓋和腿可接受不了。”
“你們為何改名了?”劉墉疑道。
蔡文姬又喜又疑,從速催促著回府要劉墉將紙拿出來。
“伯覦兄,請等一等。敢問蔡中郎府上可安好?”
劉墉深有同感。漢朝人席地而坐,實在和跪差未幾,大半個身子的重量全壓在膝蓋和腿上,不一會兒便會腰痠背痛,何況還是伏案寫上幾個時候。劉墉點點頭,沉吟道:“是該想個彆例。我曉得了,你們先去吧。”
“公子客氣了,隻需為妾身籌辦一間靜室便可。”
“劉墉定當伴隨。”劉墉倉猝承諾。
劉墉悄悄歎了口氣,嘴裡喃喃唸叨,“‘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哭吧,哭出來或許還好受些。”這詩乃客歲曹操所作《蒿裡行》中最後四句,實在地再現了漢末耐久的群雄紛爭給群眾帶來的磨難。蔡文姬聞聽此詩,更是淚如泉湧。
劉墉想著本身進城時所見,此事雖已過近十年,但是全部洛陽城還是到處殘垣斷壁,一遍狼籍,不消說也曉得是如何環境了。劉墉歎了口氣,道:“國度不幸啊。劉墉明白了,伯覦兄請。”
衛覬拱手答道:“稟將軍,帝都先有十常侍之禍,後又逢董卓之亂。董賊裹脅聖上、百官,並擯除洛陽數百萬人丁西遷長安之時,一把大火將洛陽城及周邊二百裡內的宮殿、宗廟、府庫、房屋全都放火焚燬。昔日繁華昌隆的洛陽城,刹時化為一片廢墟,苦楚慘景令人頓足憐惜,至今思以後怕。”
劉墉一呆,遲疑著不敢應對。蔡文姬進城時便已見洛陽的苦楚模樣,本就心神不寧,現在見劉墉這般模樣,最後一絲但願也幻滅了,內心酸楚難耐,眼淚便串珠般墜落下來。
次日,劉墉帶十餘名親兵陪蔡文姬回蔡家老宅。雖早知成果,但是見到早已化為一堆瓦礫的宅院,那些承載著汗青、文明的貴重竹簡也已化作了灰漬,蔡文姬還是跪倒在地,失聲痛哭起來。劉墉在旁陪著哀傷了很久,蔡文姬方停止抽泣,歎道:“家父生前積有四千多卷貴重文籍,冇想到顛末此亂,竟一卷也冇留下來。可惜那邊麵另有很多珍本、孤本,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