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帝陛下_第二十六章 以布為紙,以水為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他擰了擰眉,從書袋裡拿起《禮記》翻了翻,還好,內容不算太多。也不是完整的《禮記》。

……

楊九把羊毫裝到書袋裡,感喟一聲。實在太貴。就相稱於一支筆三千塊錢群眾幣。若說其他物品的物價跟後代相差無幾。可跟讀書相乾的,卻貴到了一個離譜的代價。

小胖墩眸子子瞪得直直的,一臉不信。

“少年,你隻買筆,卻不買紙和墨麼?”店家問道。

“墨錠多少錢?”楊九又問了一句。

布料比紙墨便宜了不知多少。

這個就更好辦了。石頭燒熱用布包起來,做個簡易的熨鬥。

“那……筆呢?”

楊九也聽得別緻。

楊九內心拔涼拔涼的,讀書甚麼的,果然是有錢人才氣玩得起的。

也該是如許的,畢竟李先生教的門生都是十二歲以下的,很多字都冇認全呢,這本上麵的字都是比較簡樸的。

找到了練字的體例,楊九表情大好,他不經意的瞥到書袋上,摸了摸書袋,書袋裡還裝著一本《禮記》。

楊九帶著書袋上學去。

有了這麼一個故事,小孩子們這一回總算是聽得津津有味了。

隻是冇想到,這紙竟然如此貴。

是以,楊九在十天前就開端積累銀子買鐵,籌算等銀子夠了,去鐵匠鋪打造一些實心鐵球,把本來腿上裝滿土的布袋全換成鐵砂。

楊九又去布莊轉了幾圈,發明布莊裡有很多形狀不法則的碎布,有些乃至有兩個手掌的長度。

這些銀子但是他籌算拿來買金屬的,大夥兒現在負重才氣不錯,可家裡的揹簍裝的泥土有限。

再則,紙和墨,是能夠用其他東西代替的。

楊九悻悻,他才從街口那家走過來。

他記得後代有一種多次利用的練字的。實在就是用布做的。紅色的布上麵蒙一層玄色的東西,用水蘸著在上麵寫。

李先生先讓春秋大點的孩子練字,便開端給小孩子們將《三字經》,明天是“人之初,性本善,性附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趙湛的馬車走遠,楊九的步子卻越來越快。

寧王府這邊,趙湛等了大上午就冇見到楊九,眸子子都快紅了。

周乾娘恍然大悟,楊九那孩子聰明是聰明,可畢竟是孩子,如何能分得清凹凸貴賤,必定早就把世子的話忘得一乾二淨。

小胖墩撓撓頭,一個貧民家的少年,有啥好吃的。

不費紙墨,一年也就費點買羊毫的錢,還是能接管的。有了這麼個彆例,今後大夥兒都能親身上陣練羊毫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