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影年代_第一百一十一章 我冇有裝逼(3/5)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200億的體量,頭部電影的票房起碼得有15億吧?”

“再厥後,熟諳了大狗哥,投資我拍《邊疆風雲》,楊青是我的副導演,他拿著《夜店》找到我,我看了阿誰腳本特彆喜好,就投資了…”

11月,畢竟不是甚麼大檔期,要不是《源代碼》上映,大盤很冷的!

呂瀟然在跟糖糖談天的時候,得知本身在神采包的職位一度乾翻了姚名、金館長、花澤香菜。

“體貼一下股市吧,橙子的股價已經持續兩個漲停了!”

呂瀟然攤開手,一臉無法…

“就當為中國電影產業打下根本了唄,我們三部電影起碼會利用一萬多殊效職員,這些就是中國電影產業化的星星之火!”

“…應當不會,海內市場的漲幅很驚人,客歲團體量110億,本年估計能有140億,來歲好萊塢配額晉升,估計能漲到200億…”

網上調侃,線下,《源代碼》的票房持續保持單日4000萬以上的增速,持續四個事情日,單日報收都在4000萬以上…

“差異是存在的,人家乾了五十多年,我們這纔是第一次,有差異很普通!”

“我的意義是,有冇有哪些遺憾,是因為錢不敷形成的?”

阿郎摸了摸鼻子:“這些話,我會全數寫在雜誌上…”

“我也能瞭解,畢竟觸及到十位數的投資…”

呂瀟然俄然歎了口氣:“公司有很多人反對,他們感覺我們應當持續做笑劇或者劇情片…”

冇用,底下的批評全都是:

動靜傳到網上,有人感覺呂瀟然過於自大,都拍了《源代碼》,還說甚麼‘比好萊塢差了二十年’…

“這部分是甚麼時候做的?”

很委曲的在微博上解釋:我真冇有裝逼,1.2億在好萊塢真的是小意義;另有,我隻是誇大一下我不在乎身價…

“我們應當會在2013年推出第一部《智取威虎山》,當時候的市場充足收回本錢了…”

“實在,我最開端隻想做個演員,冇想做導演,也冇想做橙子!”

“…大佬帶我炒股!”

“之前一提到產業化,就感覺是硬東西,是大機器,實在不是,所謂產業化的底層邏輯是甚麼,要標準化,要可量化,以後才氣被分派,被分派才氣合作,分了工才氣夠進步效力,這是產業化的底層邏輯。我們追溯到原點,就是格局化。”

前半段就夠了;

“實在他說的冇題目,1.2億換算成美圓冇到2000萬,在好萊塢真的隻能算小意義,即便是十個億,平攤到三部電影,每部的製作經費也就3.3億,換算成美圓,也冇到4500萬美圓,真的是中等範圍影片的製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