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打小喪父喪母,祖母也去了多年,對嫡母是至心孝敬,天然想著老太太長命百歲。
如果她真的隻要十六歲就好了,她會回以公允。
康熙見他乖順,倒是懶得再說教,隻擺擺手:“去酒窖吧,傳朕口諭,允你出來選四壇酒……”
康熙瞥了他一眼:“賞你兩板子!朕養你這麼大,你孝敬朕不是該當的?”
“米茶?”
莫非大家都曉得他借銀子了?
從她想起上輩子的回想,就不再是純真少女心態,而是成熟明智,會衡量利弊、計算得失。
太後入宮多年,飲食卻還是是保持打小的飲食風俗,每頓肉奶為主,是以非常富態。
本來覺得既是複原古方,必定法度龐大,拋費也多。
饒是如此,也有可取之處。
九阿哥能保持初心,對十阿哥這個出身本身還好的弟弟至心靠近不妒忌,始終看顧如一,這一點難能寶貴。
康熙吞嚥結束,有了計算。
倒是這咀嚼大麥茶……
隻是為了不生波瀾,不好人前閃現。
九阿哥揉著老婆的手,內心軟軟的。
尚書房就在乾清宮前,那邊動靜,康熙自是儘知,也傳聞九福晉明天打發人送茶包。
九阿哥麵上,帶了對勁:“是爺親身去酒窖挑出來的,這可不是平常的藏酒……”說完這一句,可貴帶出些羞赧:“順治七年那兩壇,是當時為了次年皇瑪法大婚預備的……康熙三年那兩壇,也是如此……”
茶葉雖不比糧食之類,可平常也離不得。
九阿哥看著,倒是嘴角抽搐。
這個茶,也就兩、三泡到頭了。
不等九阿哥放學,四壇禦酒就先到了二所。
如果不是在清朝就好了,如果在現在社會,兩人愛情也好,結婚也好,舒舒隻會至心對至心,不會儲存;那樣的話,即便最後的成果是走向分離,也不會留下遺憾。
就算拚集,也少罵兩句……
梁九功跟著讚道:“九爺的氣色也好,跟十爺在一處,更加有哥哥的模樣……”
聞著香,喝著也香,又不膩人,口感甘潤。
有著沸水加持,大麥茶的暗香更加濃烈。
兒子麼?
冇想到製做如許簡樸,如此看來倒是比平常茶葉還便利。
這些日子關於董鄂氏,雖有些貳言傳出來,可康熙曉得此中不好窮究,這宮裡從不缺排擠妒忌。
九阿哥內心憋悶,卻不好直接頂撞,學著老十平時耍賴的模樣:“誰讓汗阿瑪是阿瑪呢?兒子這不是碰到難處,不求汗阿瑪又能求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