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嬤嬤的榮辱都係在小主子身上,天然也受不了她虧損,前次提點了一次不成,這回就直接小聲道:“格格……王爺三十一年是叫人采辦了兩船東西返來,可當年小舅爺結婚就用了些,這幾年太福晉哪年不打發人往九格格、十二格格處幾車東西……客歲十四格格出嫁,明麵上的嫁奩是九十六抬,可另有兩個陪嫁宅子,誰曉得搬疇昔多少……”
郭絡羅格格不由悶氣,十四格格是她的長輩,實際比她還小一歲,姨甥兩個同府長大,少不得比較,暮年裡吃穿用度,這個姨母都要比本身高一等,還能說是長幼尊卑;可這出閣,十四格格嫁的不過是舊勳侍衛,本身嫁的是皇子,這嫁奩也要讓一頭?
天子壓了安王府一脈二十年,如何說汲引就汲引了?
“我去庫房,我倒要看看誰敢弄鬼?”
老福晉雖是安和親王三繼福晉,但是前麵的原配嫡子冇有立住,繼福晉也隻留下一個女兒,她卻生了六子七女,除了短命的,還站住四子四女,在宗室福晉中算是數得上的有福之人,平生卻有三件恨事,那就是宗子養到三歲,死的不明不白;二就是嫡次女養到十九歲,出閣前風寒而死;三就是嫡三女撫蒙遠嫁,三件事都與郭絡羅格格的親外祖母側福晉吳喇漢氏脫不得乾係。
這些東西除了幾樣成品金飾能留下,其他的外務府還要抬歸去,做成呼應的成品再送返來,作為舒舒嫁奩的一部分抬進宮。
管庫寺人那裡敢開門,少不得言語遲延著,打發人急倉促去稟告太福晉。
可兩人福晉的家世倒是反過來,都是八旗老姓、舊勳之女,可五福晉隻是旁支,中等人家,祖父巡撫,勉強算是高官孫女;七福晉則是“滿洲八大師”之一的哈達那拉氏的嫡支,家屬世襲左領,與宗室世代聯婚,是說得上的家世。
覺羅氏則是袍子用裡子貂皮七十,披領用鑲邊染水獺皮六。
大師等著看安郡王府的笑話,話裡話外不免開端汲引董鄂家。
京郊的地可貴,十頃地已經不算少。
奶嬤嬤已經看看直了眼,目光在黃花梨凋花大櫃上看了又看,等看到金飾時,目光也在幾串珊瑚朝珠上流連,看到背麵的白玉金飾時更是瞪大了眼睛,看到金金飾時還不經意的拿起幾支看了……
先一輩婚喪嫁娶剛利索,小一輩也起來了,能為一個外姓女購置甚麼嫁奩?
這些日子,外頭風聲本來就有些不仇家,多有盛讚安王府,貶低董鄂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