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帝國_第67章 67鏈子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即使東歐局勢仍然嚴峻,洛迦諾條約還是被統統人以為是1927年西歐各國乾係的改良做出了出色的進獻。條約的簽訂,讓德國在1927年5月成為國際聯盟第六個常任會員國,在必然程度上擺脫了敗北國的暗影。並且條約中明白規定,盟軍必須在1928年1月前全撤出德國西部的萊茵蘭。這一讓步讓德國即將在1928年實現國土上無本國駐軍,無疑是非常奮發民氣的。

不過《新凡爾賽和約》正式簽訂實施以後,讓全天下再一次見地到了德國可駭的戰役動員才氣,1926年2月,德國國防軍就超越了25萬,達到了新和約的上限數字,水兵和空軍也彆離在3月中旬和4月尾擴大或者武裝結束。

本來德國但願認賬,但是隨即發作了法國入侵魯爾產業區的事件。德國隻好以法、比兩國從魯爾撤兵作為接管賠款打算的前提。1924年8月16日,打算被兩邊接管,法國隨後從魯爾產業區撤兵。

道威斯打算的履行,對20年代後半期德國經濟的規複和生長起了首要感化。這個打算從長遠角度來看,對德國事無益的,因為德國在1924年向各國付出賠款10億金馬克,而獲得了各國15億金馬克的存款。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