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多在德國步兵軍隊裡配置了很多突擊炮,另有進級版的坦克殲擊車,這些設備都劃歸為“自行火炮”,歸步兵中的裝甲炮兵利用。而這些兵器的全數特性就隻要一個,那就是對比同期間的坦克來講,他們都“省料”。
然後這輛敞篷的m4坦克裝甲更薄,還安裝了一門加長了身管的75毫米口徑大炮,這類火炮也在阿卡多熟知的另一個時空中並未呈現,因為在另一個時空中,用來加強m4坦克火力的英國76毫米長身管火炮現在並未大量出產。
以是說,每一個國度每一個民族都走過彎路和錯路,辨別隻是這個民族為了彎路錯路支出了多少罷了。中國走錯誤路,為此支出了100年飽受淩辱的光陰,德國人在另一個時空犯過弊端,成果就是東西兩德分裂了數十年。美國人也犯過弊端,隻不過這些弊端被它強大的嘴臉袒護了,僅此罷了。
更加奇葩的是美國的設想師們竟然冇有在這輛坦克殲擊車上加裝機槍!對,你冇有看錯,冇有機槍!一挺機槍都冇有!冇有車體前麵的航向機槍,也冇有炮塔火線的同軸機槍,這輛m10坦克殲擊車的全數服從就隻要一個乾掉對方的坦克。
他在隆美爾等候舍爾納的時候裡,一遍一遍查抄本身的防備陣地,親身觀察每一塊陣地的安插,參考了德軍東線的垛口型防地,在陣地的側火線建立支撐縱深,但願能夠仰仗這條防地來耗損掉隆美爾的上風兵力。
幸虧美國財大氣粗,並不會因為給便宜的坦克殲擊車加上炮塔增加出產工序就靠近停業。這算是為數未幾的好動靜之一,起碼美國坦克殲擊車有一個炮塔,比阿卡多手裡的突擊炮駕駛員們要看著更有層次一些……當然,如果你不怕因為高度而更輕易被擊中的話。
埃及境內有一條英國人修建的冗長防地,這條防地北起非洲北部海岸線,南部一向延長到廣袤的戈壁當中,整條防地都經心修建,可謂比較堅毅的防備體係。
這位將軍明顯不太喜好北非的卑劣氣候,因為這讓他的將軍常服沾滿了沙子。並且他的汽車以肉眼可見的速率變得陳腐,直追已經在戈壁裡打了大半年的隆美爾那輛不幸的敞篷汽車。在戈壁的環境下,反而是大兵們開的桶車更紮眼一些,因為這些車不管在東線還是在戈壁裡,都一樣臟兮兮的向來不擦。
美國人比來倒是來了一批短長的兵器,先是約莫有240輛m4中型坦克被送到中東地區,補給給了巴頓。同時為了對於德國的豹式坦克,美國還把70輛最新出產的m10“坦克殲擊車”送到了埃及。而這類m10坦克殲擊車,能夠說是全天下範圍內少有的能夠對於德國豹式坦克的“初級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