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為甚麼德國人下午冇有打擊?”站起來立正還禮的英國兵士開口問道。
就在這個法國已經四周楚歌的時候,又一個驚人的動靜傳來,意大利魁首墨索裡尼終究忍不住脫手了,德國橫掃歐洲的速率太快,讓這位意大利帶領人感遭到本身再不做出決定,就要看著德國占儘便宜了。
以是現在固然英德兩國水兵在團體力量上來看,還是英國水兵占有上風,但是在北大西洋四周海疆,英國已經能夠說是完整喪失了製海權和製空權,即便是熬到彆的三艘英王布希五世級戰列艦下水,英國水兵也冇有半分上風可言。
要曉得英國水兵固然數量上龐大非常,要庇護的地區也一樣是龐大非常,戰事正緊的遠東地區,英國當局還保持著強大的海上力量;印度洋上,為了震懾四周殖民地,也有一支範圍龐大的艦艇編隊;加拿大,非洲,地中海,南大西洋,這些地區給英國供應著豐富的資本的同時,也牽涉著英國水兵半數以上的兵力。
1月30日,英法聯軍數十萬雄師投降,甘末林將軍在本身的批示部裡開槍他殺。英國和法國哀聲一片,而德國倒是舉國沸騰。敦刻爾克這一投降,再也冇有甚麼能夠禁止德國人南下的法度了,超越100萬的德國雄師浩浩大蕩,高唱著凱歌衝向了法國都城巴黎。
最榮幸的是接到號令趕到荷蘭外海尋覓機遇伏擊在四周活動的英國戰艦的u-47號艇長普裡恩。他在1938年1月27日的淩晨4點01分發明一支艦隊在他的航路側翼相向而行,因而他下潛以後調劑了角度,開端等候著本身的機遇。
他的臉上寫滿了怠倦,德國的打擊彷彿遲緩了一些,冇有前些天那樣的狠惡和麋集。不過有動靜通達的軍官在議論水兵的事情,傳聞為了敦刻爾克地區的戰事,水兵北海一戰差未幾丟了三分之一的主力戰艦。
短短一個月的時候內,英國前後戰沉了6艘戰列艦和3艘航母,占英國現役首要戰艦的差未幾一半,即便是算上改革艦艇和頓時退役的戰艦,也差未幾有三分之一還高一些。
如果說在1月27日這一天,上帝是站在德國人這一邊的,那麼無疑他最垂憐的人是呂特晏斯。但是如果說呂特晏斯作為一個艦隊的批示官遭到照顧要分擔給艦隊裡的每一艘兵艦上的話,無疑公海艦隊還不是這一天裡最榮幸的人。
“上麵的人正在構和,如果不出不測的話,我們就要放下兵器投降了。”這名排長和連長乾係不錯,而可巧連長是師長的小舅子,以是這個連一向屬於動靜比較通達的基層軍隊,不然也不成能曉得水兵敗北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