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演時代_第53章 李謙的想法(求推薦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電影想取一個好名子也不輕易,畢竟全部劇情就是男配角被卡在山縫裡,乾脆就叫《127小時》。”

大片有大片的發行範圍,小本錢電影天然也一樣。

“這個片名固然冇有多驚悚,不過簡樸直白偶然候也是一個上風,就像我這部《明白鯊》,多簡樸,電影講的就是明白鯊的故事,觀眾看了你這個片名,便能夠會去思慮,127小時是甚麼意義,這127小時產生了甚麼事情。”

李謙笑了,“你們不會覺得我是擔憂院線電影拍不好,才拍網大的吧?”

“第一部電影還是拍網大吧。”

等上映半個多月,盜版都出來了,拷貝多了也冇用了。

張韋平也是被《豪傑》的勝利衝昏了腦筋,這已經不是普通的放肆了,他比正府還牛。

本身冇有充足的氣力,發行公司就不會正視,比及口碑好了,想正視的時候盜版又出來了,也晚了。

“這部《明白鯊》就算上院線,我也有充足的信心把它拍好,隻不過要等《偷襲電話亭》的票房下來,要不然冇錢拍不了,銀河視頻曉得我不拍網大了,也必定不會提早預付一部分票房。”

你就等幾天,多花點時候打磨腳本,第一次拍戲最好把分鏡也寫了,本身也有個更直觀的體味。”

好處就是,《滿城儘帶黃金甲》完成了市場把持,轟下創記載的2.91億票房。

300萬本錢的電影,100個膠片拷貝已經是天花板了,也就是說《明白鯊》頂了天也就是一樣的報酬。

“冇錯,就範圍而言倒是是小本錢可駭片。”

一個膠片拷貝8000塊,光拷貝用度就花了640萬,更彆說其他的宣發本錢了。

不過他還是搖點頭,“感謝李導的美意,不過上院線太冒險了,你都拍了兩部網大才籌辦去拍院線電影,我還是先拍一部網大吧。”

莫非不是嗎?

但是這個故事根基上就山壁裡一個場景,也是不測形成的窘境,不是彆人讒諂的,一向冇想出合適的片名。

李謙又問道,“老郭,你是籌算拍網大,還是直接上院線,拍院線電影?”

“以是,我們完整能夠直接上院線。”

哪怕當初承諾華陽那位副總的聘請,華陽傳媒一開端最多也就是二三十個拷貝的發行範圍,上座率高點,口碑好點,拷貝也隻會是幾個幾個地加,終究不會超越100個拷貝。

固然成為一名真正的導演必須得有上院線的作品,要不然如何美意義說本身是個電影導演。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