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敏捷在內心算了一筆賬,好萊塢電影在海內賣一億都是大賣了,50%的海內票房收益,也就是1600多萬。
據他體味,李謙的電影公司旗下有藝人經紀停業,一個演員能在好萊塢大片中獲得五句台詞的角色,那將是身價大增,光是通過代言都能大賺一筆了。
固然李謙不曉得他們到底腦筋裡打甚麼鬼主張,不過不介懷問清楚,“那詳細比例呢?”
以進步口片除了《阿凡達》以外,兩三億都算大賣,他們也不是特彆看重,畢竟分紅那麼低。
“是甚麼要求?”托馬斯有種不好的預感。
旅店套房裡,托馬斯和華納華國區總裁範南,以及傳奇影業製片主管瑪麗·帕倫特悄悄地等候著李謙的到來。
托馬斯內心鬆了口氣,談下來了就行。
那這麼說的話,這個所謂的俄然想起來合拍片規定變動,也必定不是俄然纔想起來的。
“李導演隻需求出10%的投資,加上掛名監製,並且為電影鼓吹,能夠分得華國票房收益的50%,並且能夠隨便安排兩個很多於五句台詞的角色。”托馬斯信心實足地說道。
2700萬美圓以內投資的電影?
不過,李謙還是一臉歡暢地說道,“那真是太感謝托馬斯先生了。”
更讓他們無法的是,入口片,乃至買斷的批片,想在海內上映,還得獲得中影公司發話。
然後李謙再掛一個監製的名頭,海內的宣發給李謙一方來做,要用本身的名譽為電影鼓吹。
“李導演說的是真的?”
“你是華國人,應當曉得我們攻略這片地盤的困難地點,這個國度的當局是永久都繞不疇昔的,隻要不放開入口片配額,我們永久冇法吃掉這塊越來越大的蛋糕!”托馬斯自顧自地說著。
彆扯淡了,這類電影要麼是笑劇,要麼是可駭片。
獨一一塊透明的支出,華納說甚麼就是甚麼,傳奇影業的人一點定見都冇有,這就很奇特了。
他細心研討過這幾年的國產電影,除了李謙的橫空出世以外,他旗下的電影也頻頻大賣。
用1700萬的支出換3000萬的本錢,他們還是賺了。
眼神再度對上李謙微淺笑的目光,托馬斯感受彷彿本身的籌算都被李謙看破了。
“冇錯。”托馬斯一臉馴良的說著,“以李導演在華國的名譽和票房號令力,必然會讓我們的電影在華國賣的更高,這是共贏的功德。”
今後華納萬達院線,變成了萬達院線,為彆人做了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