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參軍第三年考軍校冇考成,第四年提乾沒提成。與班長類似的經曆、相親的感情,多年的馳念、多次的教誨,一股腦地竄到了腦筋裡,我一會兒就喝斷片了。
“來,老班長,這個位子非你莫屬。”我指著一把獨一有扶手的大交椅說到。
“叨教您到底是哪一名?”
“發個位置給你。”
“叨教您是……”
固然與老班長相聚時候不長,說得啥講得啥也大部分都斷片忘了,但他還是把我的思路勾回到了20多年前的、彷彿方纔產生在明天的新兵光陰。
“到哪了?”曉濤在催了,併發了位置共享給我。
“快到了,堵在了卓刀路。”我也很心急,進了武漢冇體例,阿誰路啊,鬨心。
一剛上任後勤部長是南邊人,說話口音較重,一次,打電話給總機班:“請幫我接一下汽車營。”
“不可,大杯不喝了,等一下醉了。”班長對付著、回絕著。
“來吧,都到齊了,上座,上座,邊吃邊聊。”曉濤熱忱地號召著大師。
“你身材還那麼標準,11年,11年冇見了。”他用手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那好,我下午去找你,早晨請你用飯。”班長來漢的鎮靜勁讓我敏捷做出了決定。
一杯酒,一飲而進。冇想到四五十歲的人了,還是當年那股子勁兒。他諳練地把照片分享到了“鋼刀四連”微信群。群裡頓時就有人迴應了:老鴨,甚麼時候跑湖北去了?班長把嘴湊到手機上回了語音:我現在文書這裡啊,這小子現在乾得不錯。
“還在抗洪嗎?”
“帶領、帶領,到家了,到家了”,司機的催促聲才使我腦筋有了那麼一點反應。第二天起來,身材難受極了,對峙在跑步機上跑了個三千米,出了一身大汗,稍感好了一點。
“老班長,你到了嗎?我已經到了飯店樓地下。”
“到了,到了,我已經在267包間了。你的朋友也在這裡。”班長說話還是一副南邊口音。聽到他的口音,我就想到了一個女兵話務員和部長的故事。
這個笑話,很快就傳開了。同級彆的帶領再見那位部長,都會戲稱一句“我不講(部長)”。
“老班長,福了,我們多少年冇見了?”我衝動得上前擁抱了他。
電話那頭是清脆的女兵聲音:“您好,102號話務員,叨教您是……”
“叮”。
“來,文書,你坐這裡。我們先搞三杯。”老班長的豪氣勁兒有點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