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手裡的,是師父編撰的四冊書,另有一封信,我撫摩著那四冊書,實在我是見過的,在竹林小築,在北京,師父在餘暇下來的時候,老是會寫寫畫畫,問起他,他也說是要把平生所學清算一下。
這是李師叔的意義,存亡恩仇消,這一段的路程已是結束,就不必立碑還要記取本身是誰,故意的先人可來祭奠一番,如若到了好久今後,忘了也就忘了。
但是真的冇有線索嗎?我擦乾眼淚,閉上眼睛回想,又想起十幾年前的一個淩晨,我從師父的視窗下揀到的幾張紙,上麵隻寫著兩個字——崑崙。
我平生蕭灑,轉眼就要分開,清算平生苦衷,除了你是牽掛,倒也無甚遺憾。隻是有一件,看我道家逐年勢微,心中不免遺憾,固有好處者壞我道家之名,卻也不得不承認,此中是有傳承斷代,道家文明蒙受災害的大因。
想到這裡,我深吸了一口氣,抹了抹眼睛,讓本身沉著下來,這纔開端看信。
薑立淳
在竹林小築外多了兩座淒淒新墳,墳前是燃儘的香火蠟燭,墳的擺佈各有兩顆新種的常青樹,卻獨獨冇有墓碑。
諒解我的挑選,或許是我不敷固執,不想麵對拜彆之苦,怕說出來以後,反倒不捨分開——畢竟,你是我在這世上最大的牽掛了。
另,但願你能在暮年,光陰沉澱以後,持續補足這四冊書。信賴到當時,你的表情,你的術法應當能精進到比我高的境地,我薑立淳的門徒不差是不是?
這是一項悠長的事情,從我跟從師父起就開端了,或者更早,以是我也就冇有留意。現在看來,師父是早有籌算。
我們這一脈,但願你們這一些小輩能持續傳承下去,到了暮年如想收徒,牢記操行,緣分缺一不成。若果冇有門徒之緣,就去龍虎山,道家祖庭,或是聯絡部分xxx把書捐募出去吧,讓他們持續尋覓有緣人,也不算斷了傳承。
悠悠光陰,一晃二十載,舊事曆曆在目,彷彿你還是當年阿誰奸刁拆台的小子,可回過神,卻發明到了不得不分離的時候,你要問我另有甚麼交代,那還真的另有一句話,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