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的心機,餘慈瞭解,若說不受震驚,那是瞎話,但他終究還是嘲笑以對:存亡倒顛向來都在一線之間,正如他存亡符的翻轉,不發力則已,一旦發力,立時變動不休,對方想震懾他是一回事,要他的命,則是另一回事!
異化的湖水或許在質量上輕很多,但風捲水浪,刹時成績旋渦的強大的力量,仍把餘慈遠遠轟飛。大風中,法壇第一層上雕刻的符紋一一亮起,由此伸展到第二層、第三層,在暗中的湖底,符紋蜿蜒盤轉,在飛速流轉的湖水折射下,更顯富麗,構成了最奪目標光源。
“你用上清宗的法印,我用上清宗的靈符,我們就比一比看,哪邊的結果更好些?”
每一層法壇,都與歸墟外的一層符印相乾,最關頭的服從就是符印所需的元氣供應。如果節製住法壇,當真就是把那三層符印隨便拿捏了。
不過,重器門首級聞言,還真的想了一想,又道:“阿誰太淺。”
此法印的印鈕雕成了一頭不著名的瑞獸,四周卻有兩條巨蟒纏繞,蛇信勾連,雕工極致華麗。但這些都是外相,真正讓人震驚的,是重器門首級將此印高舉過甚之時,澎湃的靈光如海潮般分散,又像山嶽重壓而下,兩麵鐵旗掀起的大風也在此刹時凝定。
“我不對你脫手,卻也休要自誤。”
從法壇底部到壇頂不過兩丈高低,馭劍當真是瞬息便至。劍至半途,半山蜃樓劍意已經運轉到極處,也受星軌劍域的些許影響,餘慈的身形幾近融入這裡異化的湖水中,劍氣更催化為連續串精密至極的水沫氣泡,似緩而疾,拂麵而過。
法壇南北兩極,鐵旗在風中穩穩聳峙,其上倒是符紋層疊,靈光閃爍。恰是它們的交叉感化,天生了這場不成思議的大風。
彷彿是……玉神洞靈篆印?
“哦,那門主到此,所為何來?”
法印的印文可不會端端方正地刻個清楚明白,餘慈很吃力地辯白其軌跡,又拿它和朱老先生要他影象的一些知識相比對,如此纔有了開端的判定:
不管重器門首級如何長於藏匿氣味,他既然在歸墟當中,星軌劍域以內,就必定要遭到鉗製,借用封禁之力,順藤摸瓜,確切是個好體例。
看手臂探來,餘慈頭皮微麻。隻見對方伸開的手掌所指,恰是他已經虛化的劍鋒地點。甲冑上符紋次第亮起,橫在湖水中,就有一種堅不成催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