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老東西!
但是,話又說返來,這沈文鬆的確隻是大房的孩子,這雖說今後能中狀元,卻又最起碼是十幾年以後的事兒,世事難料,誰又曉得十幾年後是個如何的風景,各家都是過得如何的日子。
徐氏脾氣躁,這會兒是待不住了:“文鬆姓的是沈,今後成不成器的關乎的也都是沈家的榮辱,跟我們徐家倒是冇甚麼乾係,姓沈的人都一聲不吭的,我們這些姓徐的外姓人倒是在這瞎焦急。”
“文忠現在就在大槐樹村的蘇先生那邊求讀,蘇先生學問好,當年但是我們這十村八店裡最年青的秀才類,他教出來的門生,考上秀才的也很多,又傳聞束脩要的少,門生肯學聰明的要的就更少了,文鬆既是文曲星下凡,那必定能入得了蘇先生的眼。”楊氏也在一旁說話。
“這如何使得,你家裡頭孩子多,最小的一個還在吃奶,高氏不能做活,你一小我養上四個孩子,常日裡家裡頭過得苦,連肉都吃不上,現在還要為文鬆的事兒再擠出銀子來,日子就過得更難了。”徐氏一臉的憐惜。
這兩個故鄉夥倒好,壓根就冇起上甚麼感化不說,最後竟是還說出了讓大房一家撤銷了動機的話,更是冇有涓滴責備二房和三房的意義。
讓沈順通和楊氏不由的麵麵相覷。
這些話倒是把徐氏打動的熱淚盈眶:“我替文鬆感謝他舅!這會兒我們家碰到了難處,本覺得事關老沈家的事兒,沈家的人自不會推委,冇曾想最最後伸手的還是我們姓徐的外姓人!”
“行了,大哥,大嫂,今兒個天氣也晚了,我們就先回了,有甚麼事今後再說罷。”沈福海懶得跟徐氏說上那麼多的廢話,一手撐了油紙傘,一手拉了張氏往外走了。
倒是沈福田,冷靜的留在了最後,瞧著神采欠都雅的沈順通和楊氏,道:“爹,娘莫要活力,徐氏脾氣直,說話也不曉得拐彎,你們二老不要往內心頭去,天兒也不早了,你們早些歇著吧。”
“文鬆的前程更要緊,我這做孃舅的,就是砸鍋賣鐵的,也得保了外甥兒的出息不是?再者說了,文鬆今後高中,做了大官,也必然念及我這孃舅當年的辛苦與恩典,也必然會好好酬謝於我,今後跟著文鬆納福的日子還多呢,這會兒這點子苦又算的了甚麼?”徐栓子一邊說,一邊瞥了沈順通和楊氏一眼。
就連沈順通和楊氏,也都麵露難堪。
沈福田瞧著這一幕,也擰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