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有人,要虐待斧頭幫的人估客,隨便,彆死光了就行”陸昊說完這一句,就回了船長室。
這個年代的國人,眼界見地和後代自傲開放的國人比擬,美滿是兩個天下的人類。
期間,陸昊扣問海員關於名古屋港的風土情麵,為接下來的交代做籌辦,傍晚的時候,一個喝得醉醺醺的日本人帶著七十多個手持棍棒的部下來了。
“我是龜田太郎,支那人,把豬仔們弄出來”喝醉酒的日本人態度傲慢的說道。
白貞烈隻是無數“豬花”悲慘運氣的縮影。而日本學者可兒弘明的《“豬花”――被髮賣外洋的婦女》,更是從香港保良局的檔案文書中,發掘出大量被拐“豬花”的記錄、口述筆錄,及鄰居親戚和人估客的供詞,寫成了一部“豬花”血淚史。
那些不幸的女孩子呢,麥美玲、遲進之的《金山路漫漫》一書說,1870年時,僅舊金山,唐人街上就有倡寮159家。劉伯驥在《美國華僑史》中說,據美國方麵的記錄,1870年時全美有中國人約三四萬人,此中婦女僅2000餘人。這2000餘名婦女當中,除了100餘報酬家屬以外,其他1500至2000人均為******也有“豬花”誓死不肯為娼的,她們或吞鴉片或投海他殺。據張錯的《黃金淚》記錄,美海內華達州銀礦的一名“豬花”,不堪倡寮欺侮,逃往山野,透露在風雪中,雙足凍僵,肉隨骨流下,被抓回,送入病院,鋸去雙足,傷口固然不久癒合,但她痛不欲生,不肯服藥,絕食求死。
陸昊看到此情此景,眼睛也潮濕了,他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陳為仁《伕役貿易――誘騙擄掠華工的罪過活動》,裡邊記錄了初期的豬花貿易,“豬花”的境遇與黑奴差未幾。1854年,以英國人柏頓為船長的“英格伍德號”從寧波開往澳門。船上有47個被拐賣的女孩子,春秋最大的僅8歲。
以小乞丐為例,在短短的四天裡,扣問陸昊關於日本的環境不下二十次,言語中帶著深深的驚駭,陸昊好言安撫,但結果不佳。
據傅訓成的《傅雲龍日記》載,廣東南海小腳女人白貞烈,被拐賣到舊金山,受各式虐待折磨,逼迫其為娼,這個弱女子誓死不從,吊頸他殺。1888年5月7日,清朝使節傅雲龍達到舊金山,傳聞此事特地拜祭了白貞烈之墓,併爲其墓撰文勒石記念,表揚其貞烈時令。
“柱子,一起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