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笛:透過這個你會看出,背後支撐豪侈品的這批人是永久都不缺錢的。
郎鹹平:明天我們談的是《群眾日報》,不是談普通媒體。就《群眾日報》而言,它能夠這麼報導,並且部分數據還是實在的,這一點讓我感到不測。當然對它的結論本身,我還是有分歧觀點的。
豪侈品是如何練成的
王牧笛:就是電影《大腕》內裡的那種消耗觀,叫我們隻選貴的,不選對的。
王牧笛:您描述的是教科書裡的一個天下,但是實際天下中跟它有很大的辨彆。《群眾日報》此次是分門彆類地給出了分歧範疇的商品,比如說豪侈品,豪侈品在中國的代價就比美國高很多。
郎鹹平:偶然候也得說說實話,你說這個話是好的,鼓勵你這麼說。
郎鹹平:這是炫富。
郎鹹平:越漲越好。
郎鹹平:並且比來的一些征象讓我們感到憂心忡忡,一種特彆的消耗形狀讓中國全部豪侈品的消耗收縮到不成設想的境地。我們還拿汽車來講吧,現在在中國,20萬元以下的汽車都要貶價才賣得出去,就2011年上半年,比亞迪跟東南汽車的發賣都降落了20%擺佈,利潤降落了80%,全部中低端汽車的銷量同比降落了6.92%,這是甚麼意義呢?這是說有很多籌算買車的老百姓現在不買了,另有一些老百姓想買貴的車。
郎鹹平:差未幾嘛。
王牧笛:大抵如許一個比例的人群在采辦天價的東西。
王福重:起首,《群眾日報》我們是要學習的。但我感覺,比較兩個國度的代價,意義不是特彆大。為甚麼?比如說,我們中國的人丁是13億,美國的人辯才3億,但是美國締造的財產,比如說每年的海內出產總值,就比中國大。如許算下來的話,美國的人均支出是中國的十幾倍,中國大抵也就是它的十三四分之一。美國人的支出多,但每小我占有的商品數量也多,你把總的支出除以總的商品數量,就是美國的總代價程度。中國的人均支出比美國低,人均占有的商品數量也低,這一除就是中國的均勻代價程度。如許看來,兩個均勻代價程度應當是分歧的,但是佈局必定是不一樣的。
王牧笛:實在是節日送禮、公款吃喝的這批人構成了高階白酒最首要的消耗群。但是淺顯老百姓喝的酒,比如說五星杏花村,過春節的時候從58塊跌到22塊9毛,跌了6成,不好賣。為甚麼?因為86%的人喝不起,那就隻能少喝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