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顯現大部分澳大利亞人還是心向故國的,以是臨時冇法跟新西蘭一樣搞公投。唐寧籌辦向澳大利亞的偏僻省分動手,把這些傢夥獨立出去了,即是搞殘了澳大利亞的團體。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則是因為大量的礦場及國度級公路體係把握在溫莎財團手中,一樣溫莎財團具有很大的話語權,揭竿而起的話,也得讓大英帝國捏一把汗。
新幾內亞這個大島終究閃亮地登上政治汗青舞台,離大洋洲比來的莫爾茲比港不竭地有兵艦開出去。而新幾內亞這個直接被溫莎從原始部落帶入20英鎊小康期間的大島軍公眾誌成城,果斷擁戴中心的統統政策。
美國人發明的近爆炮彈還真是暴虐,使西班牙*軍的戰機在防空軍隊的保護下很難啃,以是比來的戰況是膠著態。遠征軍的戰機數量上有上風,但不肯意殺敵800自損一千。
泰晤士報寫道:“溫莎財團圖窮匕見,煽動澳洲獨立!”
冇體例,摩根這邊催得緊,隻好對飽含記念之情的大英帝國脫手了,啟動二號毒丸――鼓勵南非、尼日利亞、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國殖民地獨立。
英國才2700萬人,大德意誌聯邦則有4800萬人丁。法國人忙於支撐西班牙*軍,且南邊的意大利還冇動呢。德意誌雄師足以同時對付英國與普魯士雄師,另有波蘭、立陶宛作幫手。
英國趁這個當口有了喘氣之機,加強加拿大的統治,使了一個怪招,任命了一個年青得不像話的加拿大總督――羅恩侯爵,年僅28歲!
澳大利亞這類農業和產業原質料產地哪有閒工夫搞軍事,戰役力跟一向打打殺殺的溫莎軍團差到不曉得那裡去了。
唐寧籌辦任命一個美國人當總督,想來想去,把在美國賣力調和溫莎企業的洛克菲勒派去印度穩定局麵。
當年唐寧還插手了四公主的婚禮呢,厥後也有跟女王一家去印度旅遊的經曆,這個羅恩侯爺伉儷也在同業之列。
溫莎在北美已經占了美國的半壁江山,人丁也占一半,經濟更是南北美國加起來的一倍,可在北美一手遮天,南麵另有巴西可當後勤總部,英國人不得不出此怪招。
當時就有人擔憂這片國土合作需求溫莎軍閥的支撐,實在是有點不像話,這個不好的預感變成了實際。
當然了,我們溫莎帝國事有講究的軍隊,不以武力服人,漸漸來,下一個動手的工具是北領地。這個處所連省都不是,啥也不是,以是叫北領地,其人丁即便是100多年後都隻要20幾萬,麵積卻有142萬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