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之三國成聖_東漢時期官職及俸祿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金曹史、倉曹史、五官掾、五部督郵、曹掾、主記室史

·太官令屬吏:太官左丞、太官甘丞、太官湯官丞、太官果丞

廷尉屬官:廷尉丞

參考:《後漢書·百官一》太尉條原注:“掌四方兵事功課,歲儘即奏其殿最而行獎懲。”

三公、將軍府掾:戶曹掾、奏曹掾、辭曹掾、法曹掾、尉曹掾、賊曹掾、決曹掾、兵曹掾、金曹掾、

·禦府令屬吏:禦府丞、禦府織室丞

諸王國屬官(中尉屬吏):治書、大夫

諸王國屬官:謁者、禮樂長、衛士長、醫工長、永巷長、祠祀長

州刺史

太傅府屬官:太傅長史

太尉

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祠祀令、鉤盾令、尚方令、中藏府令、內者令、符季節、蘭台令史;

諸州沿西漢漢成帝軌製,設州牧一人,秩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改刺史,秩六百石。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再改州牧,秩二千石。東漢刺史有牢固的駐地和官署,糾劾所部太守縣令不必如西漢軌製上三公按驗,能夠直接奪職之。改州牧後,兼領軍政,位高權重,有點近似於唐朝的節度使,而統領地區的廣漠,又不是節度使所能夠比擬的。

少府屬官:

漢武帝廢太尉設大司馬,加於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之上。東漢光武帝又廢大司馬為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即天下最高軍事長官。東漢時太尉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東漢光武帝劉秀時減弱三公的權力,厥後三公幾近無實權隻是名譽的意味。東漢末年,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已成為虛職,在三公以外另設大司馬,大司馬和大將軍均位在三公之上,如劉虞、權臣李傕。三國期間,各國在三公以外另設大司馬,普通由大將軍升遷而來。如:魏國的大司馬曹仁、曹休、曹真;蜀漢的的大司馬蔣琬;吳國設有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