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價八月初八,並不是入廟上香的正日。
進了廟,正殿之前有一個龐大的廣場,應當是便利開壇講經之所。
平話的,場戲的,擺小攤的,玩雜耍的,賣小吃的,三教九流,應有儘有。
大梵刹比之廟會之期,人少了很多。
如畫江山,公然是由血與火來鑄就。
不過,歸正白羽玥闕好靜不好動,人多了她反而感覺不利落。
而本來的中原正統胤國,早在一百五十年前中原大亂的時候,便舉國南遷,占據了江南富庶之地。
一些小販們把擔子擔到路邊,本身則靠著矮牆打著嗬欠。
經曆了一百五十年的生長,國富民強,卻不料因為父親重用文臣,忽視了武將,才令梁寅卿有機可乘……
十幾米高的金絲楠木大佛,法相寂靜,左部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這名為“栴檀佛像”,傳說是佛活著時印度優填王用栴檀木遵循佛的麵孔身形所作。
顛末四代君王的勵精圖治,本來在勁敵環伺,腹背受敵的小小晟國,已經同一了中原,一躍成為九州大地最強大的國度。
正殿修建的氣勢恢宏,上麵有一塊龐大的牌匾,龍飛鳳舞的寫著“敕建大梵刹”,上麵另有硃筆:“某年某月某日,蒼伯基禦筆”。
很多南來北往的客商們在這裡落腳,交割皮草、藥材等物,趁便販上些本地土物。
細心算算,晟國建國至今,也纔不到百年時候。
一將功成萬骨枯。
蒼伯基,便是晟國的建國之君。
正殿以內,供奉的是如來法身。
如果想真正的體味上京人的平常餬口,這裡絕對是不成或缺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