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外刑台之上,釘兩塊木樁:一為矮樁,供劊子手揮落屠刀、斬斷首級的逆臣斬首之處,兵部尚書邱大人便被梟首於此;一為高樁,宦官會將罪臣拖來背靠此樁、五花大綁,淩遲正法!刑台下方另有車裂之刑,雖比不得後宮五花八門的私刑慘無人道,卻也是天下重刑之一!
以宮廷禮節接送官員及家屬的便車,由宮奴寺人牽引挽拉,遲緩行駛在宮中甬道,霍秋與晏公的車駕一道候在承天門那頭,隻要那侍婢模樣的翠衣丫頭被答應跟從輦車而來,沿城壁之間夾伸的十字甬道,緩緩到達北宮門。
如此周到的盯梢下,連一滴酒都不敢灑出去,翠衣丫環戰戰兢兢地持壺斟酒,將滿盞的酒遞向蜜斯。
鳳伶便從輦車下款步而下,一襲緗素裙裳,裙襬稍稍曳地,似個文弱清秀的女子,笑容氣質清雅婉約,纖細頸項文雅挺直,高盤堆雲髮髻,金獅曼舞的菊品簪子,銜以明珠,輕踩鳳履,徐步而行,一顰一笑秀外慧中,舉手投足皆非常得體,果不愧為溫良端淑的王謝閨秀,周遭無數雙或明或暗投來的目光,不由紛繁暴露欣羨讚歎之色,帶路寺人也不由得暗自點頭:元臻頭七,鳳伶女人頭戴淡色菊品簪子、身穿淡雅緗素衣,果有哀思悲悼故交之情。
鳳伶叩首謝恩,平身,領著翠衣丫環走出玄武門,靠近刑台,拾級而上,留步於兩塊木樁邊。
她引火燃燒的,恰是那一紙婚書!
眸中淚光鮮現,神采浮有哀鬱,鳳伶顫抖著雙手,撫上木樁,嘴角逸一絲悵歎,卻,強忍哀思,儘力平複情感後,低聲喚丫環取酒來。
“聖上念在鎮國公與本朝先皇的淵源,念在第九代鎮國公之女豐度淑德,特恩準鳳伶女人在此灑酒以祭,從今今後,斷此情孽,忠於朝廷畏敬天子!”
連敬三盞烈酒,告祭亡魂以後,她折了返來,重又麵西而跪,從丫環遞來的籃子裡,取一封手劄來,擦燃火摺子,引火焚書。
到達玄武門以後,世人跪地,昂首接寺人傳達的聖上口諭,而後高呼“萬歲”。
--------------------------------------------------------------------------
宮奴們早已避得遠遠的,謹遵“不該看時不看、不該聽時不聽、不該說時未幾言”的宮中儲存法例,跪在角落裡機器地等待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