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1592_五十七 蕭如薰縱論朝戰(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現本日軍到底不是倭寇,乃是日本國正規軍,與倭寇還是有所不同,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不曉得敵軍秘聞,乃至連日人到底出兵多少都不得而知,我大明又該如何出兵呢?冒然出兵,並非上策。”

“你的意義是,不能讓遼東軍入朝鮮,而應當征調浙兵入朝鮮?日人有那麼多鳥銃足以列裝嗎?”

朱翊鈞點了點頭,開口道:“你如果一口應下然後誇誇其談,朕可不會把重擔托付給你,朕之前說過,你如果曉得朕要你做甚麼,除了寧夏的犒賞以外,另有彆的犒賞,現在,朕就把彆的賞賜給你,張誠。”

這兩小我彆離統帥第一軍和第二軍,接連在朝鮮登岸,為了爭奪頭功,兩人展開了存亡時速,冒死趕路,就怕落在對方前麵被熱誠。

開戰十九天丟掉都城,這個記錄隻要厥後的二戰期間德國閃擊歐洲小國的時候才氣對比了。

蕭如薰很清楚,這成了明軍入朝第一敗的首要誘因之一的輕敵!第二個誘因是諜報不敷,以及賣力擔負領導的朝鮮人內部出了岔子。

張誠一揮手,一名小寺人把一封信遞給了蕭如薰,蕭如薰接過一看,頓時吃了一驚――這封信是以一個密探的口氣向錦衣衛批示使陳述的事情,上麵寫下了日軍登岸的時候地點另有日軍取下朝鮮王京的時候和地點,以及目前所知的一支日本軍隊的大抵方位,落款時候是蒲月十三日。

朱翊鈞很清楚大明有哪些步兵戰役力刁悍,但是對日本正規軍卻冇有太多的體味,究竟上,戰前,明軍始終未曾對日本的鐵炮有著刻骨銘心的熟諳。

朱翊鈞到此才終究動容,直起家子,雙目放光。

“陛下,臣覺得,當今時節最首要的事,有兩件,一是征調各地精兵糧秣趕赴遼東備戰,二,是遣人入朝鮮將入侵朝鮮之倭寇軍隊數量、分兵幾路、淪陷城池和目前戰況等等全數弄清楚回饋我軍,而後我軍纔可動,不然,毫不成輕動!

並且另有一點,如果戰事拖延日久,恐有逃兵,遼東軍多為遼東人,一旦恐戰怯戰好戰,超出鴨綠江就是故鄉,而寧夏兵與南邊炮手離家遠,反而不會逃竄,是以,若要在朝鮮作戰,此戰當以西北兵和南兵為主,遼東兵隻能為輔。

小西行長逼得朝鮮王甩開腿就跑了,目前戰況焦心,密探猜測朝鮮王會往平壤方向跑,終究會到達邊疆地區的義州,前提是朝鮮冇法反對日軍兵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