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又歎了一口氣:“朕當時也是被逼急了,我們秦王府每日朝不保夕惶惑不安,就連父皇都放棄了朕這個兒子,到處減少朕的權勢,貶斥與朕同甘共苦的兄弟,劉文靜為大唐建國軍功赫赫,冇有死在仇敵手裡,卻死在大唐的屠刀下,朕能不肉痛嗎?
可惜朕身為李氏子孫,又親手打下的大唐江山,總不能為了活命就投敵叛國,朕就是想帶你們分開這裡都無處可去,身後就是百丈絕壁,朕隻要拚了命往前走。
李世民哈哈大笑,歡暢過後卻深思起來,還是很煩惱的模樣,滿朝都曉得清澈是他的死黨,他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治他的罪,赦免了他還是藉著淮安王的名義,如果再重新起用他,不是奉告世人他這個皇上昧了知己做錯了事嗎?”
如果一個你忠心耿耿至心恭敬的人,卻無端思疑你,對你使手腕,乃至要以我們的承乾為質,您能不憤恚?不肉痛嗎?”
長孫皇後早就把宮人全打發了出去,悄悄地給他捏著肩膀,等丈夫表情停歇一些,方纔委宛道來。
清澈的事情如果皇上臨時不好脫手就漸漸來,皇叔不是求您來歲把他調回都城四周嗎?皇上不如把他升一升再調返來,前次他不是封了個七品校慰,此次不如提成從六品的。
他本想比及本身事成以後再好好賠償封賞謝家,老伯爺卻冇比及那一天,並且果然子孫不肖,違揹他白叟家的誌願,令他一怒之下賜與重懲。
厥後朕感覺,隻要逼他公開與父皇和建成為敵,才氣試出他是否真的忠心,而這個關頭就是他獨一的女兒,謝府其彆人他底子就冇真正放在心上,如果他肯把女兒接走,就申明他誓死也會忠於朕,朕才氣真正放心。
“清澈從跟著皇上的那天起,就幾近把身家性命都壓在了皇上身上,為皇上支出的實在太多了,他如何不知你讓他把女兒接走是思疑他的忠心?是逼他與朝廷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