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長老又找胡刀,想讓他脫期幾日。
實在二長老也是滿肚子委曲。
這位北方客商姓胡,大名叫胡刀,長的人高馬大,嗓門也高,一笑震得人耳朵嗡嗡響。
簽完契書才發明,買賣並不像他設想的那麼好做。
二長老存下很多私房,也熟諳很多人脈,特彆是前些日子一見仍舊的北方客商,傳聞在關外有千頃良田,幾座大山,另有十幾條大船做海上買賣,銀子多的幾輩子都花不完。
胡刀更歡暢了,當即便擊掌為誓,明天正式付定金簽契書。
“掌門息怒,我也是迫不得已。”
二長老磨破嘴皮子,總算把代價談下來一些,準期交了貨,隻是最後一算賬,該賺的銀子冇賺上,即是白忙活,還欠下很多情麵。
楊策不好拿捏,商部新上任的餘長老又不給他麵子,二長老隻能本身想體例弄銀子。
直到此時,二長老才認識到,他一貫冇有放在眼裡的楊策,並不像大要看起來那麼簡樸。
體例是好,隻是他還是低估了人的貪婪,這些人曉得他焦急需求絲綢,開的代價都高得離譜。
罵完出了氣,把人趕出去,二長老俄然有點馳念三長老了。
二長老拍著胸脯包管不會。
真正的打擊卻還在背麵。
“縮減開消是不假,縮減的是哪部分開銷二長老內心冇數?”
“二長老,你太讓我絕望了。”
而部下找到的絲綢還不敷商定的一半。
若商部還在三長老的掌控當中,他何至於這銀子焦急上火。
卻也冇有把事情做得太絕,產業有多少來源不明的,也冇有究查,對外也冇有公佈懲罰他的來由。
“你是聖女一手帶出來的親信,我一向把你當長輩,冇想到你卻……”
但都城來往江南少說也要十幾天,契書上商定的倒是七日內交貨,時候上來不及。
楊策俄然派人傳話要見他,見麵後態度格外親熱。
胡刀很歡暢。
“但賞錢的數兒是聖女定下的,我也不好擅自竄改,便想賞錢以外,再給兄弟們一人送些魚肉、布匹。”
倒是都提出幫他去江南現進一批,乃至不需求他付定金。
他主管文部這麼多年,結識了很多宦海上或真或假的朋友,哪家府上都存有一些絲綢,隻要收買過來就能解麵前燃眉之急。
擔憂客商要趕回關外過年,當晚二長老便約他在攬月樓,當然,此次不能掛賬,隻能本身掏腰包。
楊策卻不聽他的解釋,瞪著眼睛詰責他。
二長老決定和這位北方客商做買賣,絲綢、玉石、金器在關外都是希奇物件,不怕賣不出好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