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綜合氣力,實際上並不比我們強大太多。陸軍方麵,我們已經比他們強了。水兵方麵,我們現在固然還是一片空缺。但是,比及年底以後,我們的艦隊就能夠返來了。到時候我們和日本水兵之間的差異,將明顯的減小。至於產業和經濟氣力,我們也不比日本人差。並且,我們的生長潛力和速率,要遠遠強於日本人。以是,兩國之間的差異,隻會越來越大的。將來,我們纔是真正的勝利者。”吳皓軒對於將來獲得勝利,有著非常的信心。
眾所周知,1894年日本通過甲午戰役,踩著滿清腐朽的屍身才獲得了必然的政治職位。最明顯的表示就是在1897年同俄,德。法,奧等國簽訂新約,完整拔除強加在日本頭上40年之久的不平等條約。在前麵的1899年更是改訂關稅,將出口稅拔除。同時拔除本來一概5%的入口稅,講入口物品分為有稅品,無稅品,禁成品三類。此中有稅品稅率約為5%―40%,細分為8種。產業製成品稅率普通為20%。對於日本產業所需質料,比方棉花的入口則實施免稅,對於酒等豪侈品則課以重稅。
而中國的一大外貿創收的拳頭產品生絲,卻日趨萎縮了。試想一下,如果當年中國的生絲財產能和日本停止環球合作,那麼對於日本重產業的生長就是一大限定,畢竟日本人當時重產業掉隊,入口設備的資金根基上是來自出口的輕產業,此中一大部分就來自生絲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