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第二師團,始建於1873年,是日本帝國最早設立的六個鎮台之一,稱為仙台鎮台,1886年改名為第二師團,因其征兵職位於仙台,也被稱為仙台師團。第二師團首要下轄第4,16,29,30四個聯隊。曾參與過西南戰役、中日甲午戰役(日清戰役)和日俄戰役。第二師團現任師團長是鬆永正敏中將,屬於插手過甲午戰役和日俄戰役的老將。
其他的軍官們,也都紛繁擁戴。方纔打敗了俄國人的日本陸軍,現在但是驕橫的緊啊!
日軍第二師團搭乘火車從大連一向到了海城,全部師團近兩萬三千人,即便是用火車,也運了兩天的時候。鬆永正敏到達海城以後,在這裡設立了批示部。並且,開端闡發獲得的諜報。
用三個步兵師,一共五萬多人來對於日軍一個滿員師團,應當是手到擒來的。畢竟,這個時候的日軍的師團可不是二戰期間。二戰期間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滿員的時候,兵力高達兩萬七八。而現在,日軍一個滿員師團的兵力也不過是兩萬三擺佈。不管是在兵力還是設備上,吉林陸軍出動三個步兵師的話,都完整處於上風。獨一的優勢,大抵就是兵士的本質了。成軍不久的吉林陸軍,在單兵本質以及軍官的批示才氣上,和日軍比擬都另有很大的差異。
“接下來,打掃疆場以後,第3步兵師,第6步兵師和第7步兵師,前去丹東設防,籌辦阻擊日軍的朝鮮軍,儘能夠的毀滅他們的有生力量。比落第2步兵師,第4步兵師和第5步兵師處理了盛都城以後,會來援助你們的。”吳皓軒打算用六個步兵師來對於日軍朝鮮軍的兩個師團,有著兩倍以上的兵力上風,應當冇有太大的題目的。
天剛矇矇亮的時候,教誨師就解纜了。吳皓軒他們必必要儘快趕去遼陽才行,不然的話,單單靠第1步兵師,恐怕很難抵擋住日軍第二師團的。
吳皓軒也點了點頭,如果對於奉軍,吉林陸軍都還支出了慘痛的喪失的話,那這場仗底子就冇有需求再打下去了。
“師團長中間,我以為,我們能夠直接對鞍山和遼陽建議進犯,一舉打倒吉林陸軍第1步兵師。然後再向盛京打擊。脆弱的支那人,即便設備了先進的兵器,也不會是皇軍的敵手的。”第3旅團的旅團長南部辰內少將傲岸的說道。
8月28日完成淩晨兩點的時候,槍炮聲就已經停歇了。奉軍的主力已經被全數毀滅,除了極少數人趁夜逃脫以外,其他的人,都成為了吉林陸軍的俘虜。包含楊霆宇和張輔忱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