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英格蘭?還是為愛爾蘭?
幾個小時後,當疆場上的屍身和傷員被運走以後,戰役再一次打響,然後在兩邊都感覺的差未幾的時候,疆場再次規複寂靜,然後兩邊再次救出傷員,抬走屍身……如此周而複始。
一對對方纔疇火線撤下來的愛爾蘭官兵,怠倦不堪的在門路上走著,他們的臉上再也看不到了,剛投入戰役時的那種意氣風發,能夠看到的僅僅隻是怠倦,而在怠倦不堪的背後,一種絕望的情感卻在他們的心中滿盈著。
或許用此來描述愛樂蘭共和軍支出的代價,已經不再合適了。
一口冇有著漆的,半英寸厚的木板釘成的棺材,就是這些兵士身後所獲得的,當然,另有就是神甫為他們的禱告,對於這些愛爾蘭的年青人來講,或許,他們從未曾想到過身後之事。
在這片疆場上,滅亡是每小我都冇法製止的!即便勝利的製止了滅亡,但等候他們的又將是甚麼呢?
鮮紅的血因為枯燥而發黑,然後滲入到馬車的木板內,不管人們如何沖刷,老是沖刷不掉上麵的血腥味,以是,也冇有人會去洗濯,而現在,那些停在院子裡的運送傷員的馬車,現在看起來倒是有些像是屠宰場的馬車―即便是看起來洗得乾清乾淨的,那馬車仍然還是滿盈著濃濃的血腥味。
這一天,除了這四個字以外,幾近再也冇有彆的的字眼能夠用來描述都柏林核心防地的慘狀!
對於戰役南丁格爾並不陌生,在克裡米亞戰役時,她就曾主動前去那邊,作為護士幫忙那些為不列顛戰役的兵士,以是她曉得,戰役的殘暴,一樣也曉得疆場是甚麼模樣。
這時再也分不清誰是愛爾蘭人,誰是英國人,現在,留在這片疆場上的,隻要兩種人,一種是死人,一種是等死的人。
但是現在,麵前的這統統卻完整顛覆了她的熟諳,因為在這裡,她所看到的除了滅亡,還是滅亡。
在他們向火線撤去的時候,他們總會把目光投向馬車,馬車上堆滿了屍身,他們的戰友、兄弟,但在曾經還和他們在戰壕中歡笑的人們,現在都已經變成了一具具冰冷的屍身。
“你們為甚麼必然要獨立……”
隻要屍山血海更加得當。
有那麼一刹時,南丁格爾彷彿感受本身正置身於一片屠宰場當中,眼睜睜的看著那些英勇的兵士被仇敵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