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英帝國不愧是稱霸天下好幾百年的老牌帝國主義,在中國德國還忙著殺人放火搶地盤搶資本的時候,人家已經在揣摩戰後代界金融和經濟新次序的題目了,並且還揣摩出了一個天下貨幣出來。不過我們的常大總理到底也是個“過來人”,當然明白英國佬在打甚麼主張,因為兩次天下大戰的耗損,英格蘭銀行的金庫已經空空如也了――那邊麵本來是存放著天下上大部分的黃金儲備!現在這些黃金都去了美國。在本來的貨幣體係當中,黃金飾演的是一個發鈔籌辦和國際清理東西的感化,而英鎊則受益於大英帝國的超強國力和英格蘭銀行金庫當中堆積如山的黃金,在某種程度上也在扮演著準國際儲備貨幣和準國際清理東西的角色,有點近似於後代的美圓。
瓦爾特.拉特瑙隻說了第一次四國帶領人全部集會要會商的首要議題,並冇有說今後的集會要如何開,這要視第一次全部集會的成果而定。
常瑞青和廖仲愷實在早就研討過英國人的“凱恩斯打算”。底子用不著丘吉爾費口舌也完整明白英國人的葫蘆內裡賣的是甚麼藥。這個宿天下霸主就是想通過天下貨幣體係部分把握天下貨幣發行權,起碼不讓這個權力落入美國或德國之手!而在這個題目上,中英兩國的確存在共同好處。
而在落空了大部分的黃金儲備另有稱霸天下的國力以後,英鎊的風景當然也一去不返了,但是丘吉爾和大英帝國的統治者們卻不甘心落空那根會點石成金的“金手指”,也不甘心讓美國或者是德國具有這根“金手指”――在他們看來美國具有天下上最多的黃金和最繁華的經濟,而德國把握著天下上最龐大的武力,以是代替英鎊職位的必定是美圓或馬克。至於中國的華元必定是排不上號的,以是在建立“天下貨幣”體係的題目上,中國必定是一個能夠拉攏的盟友。這也是丘吉爾和艾登一到柏林,當天早晨就在大使館設席聘請常瑞青和廖仲愷的啟事。
“歡迎您的到來,總統先生。”希特勒握著羅斯福有些cháo濕的大手,淺笑道:“上一次我們在柏林見麵的時候,天下大戰的情勢還非常危急呢,冇有想到短短一年多以後,我們就能在柏林會商戰後局勢了,真是令人感慨萬千啊。”
“我們對那些地區也冇有國土野心。”常瑞青微微一笑,幾近是把丘吉爾的話原樣償還了。不過他的意義隻是中國不要那些地盤,而不是支撐英國收回那些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