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傳來了趙瘦子的聲音,語氣當中儘是幸災樂禍:“耀如兄,中東印度赤軍的守勢作戰已經打響。起碼一個個人軍的印度赤軍從漢誌山脈中出來突襲了阿拉伯穀地南端的衝要亞喀巴!林祚大的電報中說,亞喀巴城的英軍對峙了幾個小時就垮台了!阿拉伯穀地一被衝破,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島就無險可守啦!現在吉達港的美英盟軍將領已經亂成了一團……按照打算他們要在明天向東進軍去波斯灣的,看來他們是去不成了……林祚大還說,印度赤軍的反擊範圍必然空前,他們埋伏在漢誌山脈中的軍隊能夠有幾十萬之多。現在已經冇有甚麼力量能反對他們橫掃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島了!”
荒漠上沉寂無聲,甚麼東西都冇有,白白守了大半個早晨兵士都在心內裡謾罵著這場該死的戰役,或許還在記念之前在澳洲和埃及駐防的好日子。中東的戰役遠比設想中要殘暴和狠惡,曾經在印度戰役過的英國官兵都已經感遭到,他們的敵手比在印度碰到時已經有了較著的進步,純真的人海戰術已經被摒棄了。跑步協同的程度幾近達到了歐洲二流陸軍的標準,在敘利亞和外約旦的某些地區,竟然還常常打出突擊滲入的高難度步兵戰術!
常瑞青悄悄哼了一聲:“幫?如何個幫法?英美的這場敗仗又不是因為兵力不敷或是兵器設備太差形成的,而是他們批示太兒戲了!一票冇有顛末真正大戰浸禮的將軍,如何是布柳赫爾、烏博列維奇這類名將的敵手?”(未完待續
不過幾個小時的進犯,嚴陣以待的澳大利亞第3旅就被印度赤軍的大水所摧垮!同精銳的印度赤軍比擬,這些澳大利亞人的實在是太弱了一些。讓敵手在黑夜中摸到本身陣地前不到100米的處所,隨後又讓一陣鋪天蓋地的炮火打得暈頭轉向,還冇有反應過來,印度赤軍就已經衝進了陣地,以後他們的抵當更加不值一提,大部分人不是被打死就是當了俘虜,剩下一些比較機警的扔了兵器撒腿就跑。印度的赤軍兵士則追逐著他們進了亞喀巴城,兩邊的巷戰隨即展開。但是已經喪失鬥誌的澳軍第3旅底子不是數量、練習和士氣都處於賽過性上風的印度人的敵手。亞喀巴城的大部分地區很快就插遍了紅旗,最後的戰役在亞喀巴港口的一棟充滿英式風情的三層樓房四周展開,這裡就是亞喀巴城的核心防備工事。這座都會位於阿拉伯穀地南部邊沿,想要從這裡通過阿拉伯穀地就必須通過港區,而這棟被用做澳軍第3旅批示部的修建就是港區的核心。不過這棟被澳軍改革加固了一番的修建物還是冇有能阻擋住印度赤軍進步的腳步,究竟上印度人冇有huā多少力量就摧毀了這棟修建物――在疇昔的兩年,烏博列維奇但是全部中東的仆人!以是早在製定中東決鬥打算的時候,他就已經找到了摧毀亞喀巴港口的幾棟堅毅修建物的體例。幾門152mm榴彈炮被拖了過來,十幾發152mm穿甲彈從炮口噴吐而出,這些英國人遺留下來的修建物固然堅毅,但是在152mm穿甲彈的打擊下和紙糊的也冇有甚麼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