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南京,秋高氣爽,恰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第二次中亞三疆會戰得勝以後,中蘇之間的戰役彷彿一下子就和緩起來了。蒙古和遠東疆場仍然以耗損為主,氣力上占有上風的中國國防軍彷彿並冇有在短期內篡奪蘇聯遠東共和國的打算。在中亞疆場上,jīliè的交兵隻存在於天山西部支脈的塔吉克斯坦山北麓,中蘇兩軍為了爭奪這個陣勢險要的蘇聯吉爾吉斯他加盟共和國,展開了連番惡戰。在支出了相稱的傷亡以後,中**隊終究篡奪了位於下楚河河穀吉爾吉斯山北麓的吉爾吉斯坦都城比什凱克,並且將蘇軍天山方麵軍趕到了吉爾吉斯山南麓。彆的,擺設在南疆的中國第一山地軍也在阿富汗的真主黨軍和克什米爾的m斯林聯盟軍的共同下,攻入了位於帕米爾高原西部的塔吉克斯坦境內。與此同時,南亞次大陸上的烽火卻越燒越旺了,在彈壓了印度西部的反反動暴動後,布柳赫爾終究能夠騰脫手來對於克什米爾阿富汗地區的真主黨、m斯林聯盟和英印軍團這三家聯軍,另有占有印度東北部地區的國大黨和自治黨聯軍。之前被托洛茨基和赤軍統帥部賜與厚望的印度赤軍終究被多量組建起來了,固然冇有達到設想中的上千萬,但還是很快達到了百萬之眾。不過布柳赫爾並冇有將百萬印度赤軍伶仃變成軍隊,而是將他們打散編入了蘇軍印度方麵軍各部。在赤軍乾部的指導下為印度的束縛戰役打頭陣。而在西線疆場,蘇德之間在波蘭和羅馬尼亞又打了兩場不大不小的會戰,最後都是以“平局”結束。誰都冇有衝破對方連綴橫亙的縱深防備體係。就在全天下不明本相的大眾都覺得第二次天下大戰會像第一次天下大戰那樣墮入對峙和冇完冇了的耗損戰的時候,近東和巴爾乾疆場卻呈現了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局,這幾近又是一場能夠寫進軍事教科書的大縱深突擊作戰。1933年9月1日,不宣而戰的150萬蘇聯赤軍和2000輛坦克從外高加索、波斯、伊拉克、保加利亞和黑海等幾個方向俄然攻入毫無防備的土耳其。凱末爾的數十萬雄師在設備、經曆和數量都較著處於上風的蘇聯赤軍麵前底子不堪一擊,抵當了不到一個禮拜就土崩崩潰。9月7日,土耳其都城安卡拉淪陷,土耳其總統凱末爾逃亡德國。9月8日。地跨歐亞兩大洲,位居博斯普魯斯海峽,節製了黑海出入口的東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故都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