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動靜的白崇禧的神采卻冇有顯得過分鎮靜,如許的成果,彷彿是理所當然的。750輛坦克、強擊火炮,3000多門大炮和幾百架飛機以及9個軍的強大氣力,花了差未幾48個小時才把50萬兵器設備遠遠不如本身的蘇軍豆割成兩部分實在不是甚麼了不起的勝利。
很明顯,被困的蘇軍還在負隅頑抗。這場會戰還冇有分出最後的勝負!
“玉帥批示的軍隊已經同蘇軍離開了打仗,他們冇有多少馬隊,重設備又多。以是追不上我們的人。”劉明昭草草說完了吳佩孚那頭的環境,就伸脫手指導了下輿圖上麵的塔城道:“健帥,我們是不是要派一個馬隊軍去塔城?”
但是要履行如許的號令又談何輕易?阿列雷薩河一線但是上百萬人插手的大會戰。並且全部蘇軍東路集群的防地已經將近被中國裝甲兵從中間堵截了!七次突擊後,中國裝甲兵已經向阿列雷薩河北岸推動了25千米,彷彿一把從天而落的龐大鍘刀一樣。將近把40多萬蘇軍一斬為二了!如果冇有相稱數量的精銳軍隊留在前麵堵槍眼。40多萬雄師的後撤必定會在中國裝甲軍隊的進犯下變成一場完整的潰敗!至於甚麼樣的軍隊能夠擋住中國人的裝甲集群,哈帕耶夫實在設想不出。以是他以為與其在後退中被擊潰,還不如把軍隊收縮成東西兩個集群,任由中國人來豆割包抄呢……起碼在兩個集群的補給耗儘之前,40多萬軍隊不成能被敵手打倒,並且還能管束差不多數量的華軍。
不過哈帕耶夫手中已經冇有甚麼新銳的預備隊了,現在填進疆場的軍隊。要麼是臨時拚集起來的後勤軍隊和各級司令部職員,要麼是從兩翼疆場抽調下來的怠倦之師。如許的軍隊竟然能以慘痛的傷亡反對華戎服甲軍隊的突擊,實在是儘到了他們作為GC主義兵士的任務了!但是山窮水儘的時候,畢竟還是要到來了。當他們退守到最後一條戰壕的時候,卻看不到有新的軍隊在修建新的防地,就連援助他們的炮擊聲也垂垂稀少下來了。統統的人都想到,莫非這個維繫幾十萬雄師聯絡的關頭點。真的要在本技藝中喪失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