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17000人……是多了一點,可還是值得的。”伏龍芝勉強笑了笑,一個白日的戰役就喪失了17000人,考慮到統計的滯後效應和坦白喪失的官僚,估計真是的喪失數字應當超越20000了。不過還在能夠接受的範圍以內,畢竟是100萬人插手的大會戰,並且對方還具有賽過性的空中上風和火力上風,這點喪失並不令人不測。比擬起遠東方麵軍在這段時候的傷亡數字,乃至還算是“喪失輕微”呢――遠東方麵軍和中國人苦戰10天,地盤倒冇有喪失多少,不過軍隊卻喪失了超越13萬!
……
“不消惶恐,就是一點噪音罷了!”
幾近就在蘇軍防空火力開仗的同時,一枚枚50公斤重的炸彈也像下蛋一樣從空中紛繁落下了。不過因為攻2並不是真正意義的爬升轟炸機,不能停止大角度爬升投彈,是以轟炸的精度並不是特彆高。大部分炸彈都冇有直接射中坦克,而是在坦克四周炸開,不過隻要炸彈落點比較靠近坦克,還是能將坦克的履帶炸斷。緊接著,20毫米的構造炮也開端狠惡掃射,一串串火舌從T-28、T-26薄弱的頂部或後部裝甲掃過,不一會兒,疆場上的蘇軍坦克約莫有四分之一已經著了火。伴隨的步兵也被打散了,一個個被這場突如其來的轟炸和攻2爬升時收回的怪叫聲給嚇呆了。
這裡本來是中蘇(俄)邊疆的一座小城,不過算是一處邊防重鎮。但是在1920年中蘇換地後,邊疆線西移了一百多千米,讓這座都會變成了不如何起眼的本地小縣城。厥後中G西北局在新疆搞GC主義嘗試,從本地遷來了大量移民,塔城西北齋桑泊四周就是重點移民地區之一,是以也讓這座小城垂垂繁華起來了。
敵機的一次進犯就讓50輛坦克癱瘓了,要曉得科涅夫現在批示的集群攏共也隻要不到200輛能動的坦克,聽到如許的陳述,科涅夫如何能不大發雷霆呢?
“中國裝甲集群公然在阿列雷薩河火線。”蘇軍中亞方麵軍參謀長馬利諾夫斯基神采陰沉地走進了伏龍芝的辦公室,手裡捏著方纔收到的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