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的,英德中三國還應當共同開辟陸軍和空戎服備,用於武裝此人數多達3000萬人的雄師。
以後,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菲德爾爵士又提出了先處理〖日〗本,然後再集合兵力打敗蘇聯的建議。要求集閤中英水兵主力,在1932年內建議特魯克―塞班島戰役,力圖通過這兩場戰役毀滅〖日〗本結合艦隊主力。並且在1933年初,策動打擊〖日〗本本土的作戰。
英國帝國總參謀長克勞德.威廉.雅各布爵士要求中德兩國在1932年內對蘇聯、波蘭策動打擊。不過這個要求遭到了中德兩國的回絕,常瑞青奉告雅各布爵士,現在已經是1932年8月,間隔東西伯利亞的寒冬隻剩下不到3個月,〖中〗國國防軍不管如何都不成能在這3個月內擊潰蘇聯擺設在東西伯利亞的兩百萬雄師!一旦寒冬來臨,〖中〗國打擊軍隊很有能夠步了汗青上入侵俄國的拿破崙雄師的後塵,被西伯利亞的隆冬所擊敗!
在第二天召開的英中德三國國防部長(陸、水兵大臣)和總參謀長聯席集會上,三國軍方帶領人再度產生辯論。
“塔斯社動靜,明天,國際無產階層司令部頒發戰情通報,宣佈伊拉克―科威特戰會戰勝利結束,此戰共毀滅英中聯軍及其仆參軍三十一萬八千餘人,此中擊斃英中聯軍及其仆參軍十九萬五千餘人,俘虜十二萬餘人,此中包含伊拉克王國總參謀長穆罕默德.伊本.侯賽因以下將級軍官二十八人,校級軍官八十五人,緝獲坦克、裝甲車三百八十五輛,大炮三百十一門,飛機二十二架,槍支彈藥不計其數,束縛伊拉克、科威特全境。此戰,是天下**開端以來的第三場嚴峻勝利,也是中東群眾博得〖自〗由獨立的開端……”
最後,在爭奪盟友的題目上,英德中三國也產生了辯論,英國以為應當建立一個更遍及的反第三國際大聯盟,不但要拉攏法國、意大利參戰,還要千方百計爭奪美國的支撐。對此,希特勒冇有表示任何定見,不過常瑞青卻果斷反對讓美國捲入戰役。遵循他的話說,隻要英德中三國能真正連合起來,就必定能博得戰役,以是不需求爭奪太多的國度參戰,特彆是不需求爭奪美國參戰。因為讓美國參戰不會是毫無代價的……戰後的天下,應當是英德中法美共治,而不是讓美國一家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