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月5日。
常瑞青笑了笑道:“走一步看一步吧……比及日本人發明不對,我們的關稅題目、租界題目恐怕都已經處理了,北方的北洋權勢也被我們完整掃清了,到時候的局麵就不像現在那麼困難了。再說了,我們的百姓當局本來就是國共結合的,有中國GCD的份額在內裡,中國GCD幫忙俄屬遠東的GCD當然是天經地義的,他們日本人要怪隻能怪本身胡塗了。”
他這個話聽上去如何都有點諷刺的意義。不過常瑞青卻重重拍了動手,指著盧逸軒大笑道:“子休兄所言極是,現在的國表裡局勢都對我們無益,以是我們不怕吳子玉避戰……老是有體例逼他上來送命的!我們就用乙案,不給他一點機遇!”
常瑞青嗯了幾聲,彷彿有些不置可否的模樣:“那乙案又籌辦如何行事啊?”
不過現在在船埠上喝彩的那些人,恐怕冇有幾個能夠想到。這位身材高大穿戴大將禮服的青年實在不是常瑞青,而是他的副官兼替人,黃埔一期畢業的鄭中源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