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大民國_第 229 問鼎 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不過現在在船埠上喝彩的那些人,恐怕冇有幾個能夠想到。這位身材高大穿戴大將禮服的青年實在不是常瑞青,而是他的副官兼替人,黃埔一期畢業的鄭中源中尉。

盧逸軒和黃旭初對視了一下,才接過批示棒指著輿圖道:“假想是有了,一共有甲案和乙案兩個計劃。甲案的假想是仍然分路北伐,一方麵軍四個軍沿津浦路。二方麵四個軍沿京漢路齊頭並進。並且做好用一個方麵軍的20萬軍隊同北洋隴海線之主力軍隊展開決鬥的籌辦……與此同時,彆的一個方麵軍則會敏捷北進,進犯北洋主力軍隊以後路。甲案勝利的關頭首要有兩點,一是以四個軍十二個師的兵力與敵起碼十二個師展開決鬥。固然兵力相稱,但是我軍新兵較多,練習程度不如北軍,且是客軍作戰。對地形的把握也不如北軍。

常瑞青決然一擺手:“早一點打得勝洋,就能早一點開端扶植,汗青留給我們的時候不餘裕,我可不想白白華侈掉!”

常瑞青微微點頭,臉上暴露了一點笑意,彷彿陳獨秀的答覆讓他非常對勁。他沉吟了一下,接過話題,對孫中山道:“中山先生。部屬對於徐又錚、吳子玉的為人還是有幾分體味的。他們都是那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性子。哪怕我們的兵力多過北洋幾倍,他們還是會頑抗到底的……您如何會想到要收編他們?莫非您和他們有甚麼暗裡的聯絡?”

盧逸軒蹙了下眉道:“耀如。其實在這個時候實施二期北伐總歸有些風險,不如推遲6個月到1年……”

常瑞青嗯了一聲,北洋的決鬥計劃估計是出自吳佩孚的手筆。先是全線收縮,然後又集合兵力,依托鐵線路展開安插,等候南軍北上,再操縱鐵線路打活動戰,以求各個擊破。如許的戰法差未幾能夠上教科書了,固然夠典範,但是也冇有多少亮點。

船埠上俄然傳出了龐大的喝彩聲,就瞥見幾輛玄色的轎車在一隊國軍馬隊的保護下,從船埠內裡緩緩駛來。搶先的一輛,正吊掛著一麵頂風飄蕩的大將旗!在船埠上為這位北伐軍總司令送行的百姓當局的官員,百姓反動軍的將領,另有一些廣東省的開通名流的代表,都用力地開端鼓掌。接著就瞥見車隊停在了海圻號的舷梯邊上,一個身材高大的年青軍官,穿戴黃色的呢子禮服,武裝帶整齊。軍靴鋥亮,臉上滿是莊嚴的神采,衝著歡迎的人群用力揮了動手,就在一片鎂光燈的閃動中大步走上了海圻號的舷梯。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