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禮監排在內筒二十四衙門當中的首位,把握著批紅的權力,其掌印寺人有內相之稱,隨堂寺人職位低於掌印和秉筆兩大寺人,不過仍然能夠參與批紅,其權力也不小。
這是一篇兵部為寧錦之戰敘功的奏摺。
隨後朱由檢提著劍走了幾步,看了看還逗留在原地的寺人忽而說道:“此劍孤甚是喜好,予你三百兩銀子,將這劍割愛如何?”
朱由檢心中微動,笑道:“本來是李伴伴。”
“魏忠賢……”
在偌大的宮殿當中,形同鬼怪,模糊當中,彷彿還看到了劍影。
魏忠賢不悅拂袖而去,當日,百官群臣當即請了信王朱由檢進入宮中視疾,但是此時的朱由校已經不能說話,幸虧遺詔早立。
坐在案前的朱由檢固然麵無神采,但心中早已經咬緊了牙關,他正恨著,俄然聽到殿彆傳出了幾聲微微的輕響,他回身望去,就見幾小我影模糊約約地映照在了窗上。
聽到是一個寺人的聲音,朱由檢想了想,隨後收起了臉上的統統神采,安靜地說道:“出去。”
這個寺人恭敬地答道。
天啟天子大行後,魏忠賢想秘不發喪,但卻被鎮靜後所拒,鎮靜後立馬宣佈了天子大行的動靜。
但是未曾想,在關頭時候,本為閹黨的次輔施鳳來卻俄然犯了水,以:“居攝遠不成考、且學他不得”為由婉拒。
朱由檢從他手中取了劍,隨後“噌”地一聲拔了出來,隨後曲指一彈劍身,一陣嗡嗡地龍吟聲響起,聽著劍鳴,朱由檢轉過身去,讓劍身對著燭火,但見劍身如練,劍鋒寒光四射。
當然進入到宮中一樣也進入到了魏忠賢最核心的權勢範圍,能夠說今晚是最傷害的一晚。
一麵派人去了信王的府上,另一麵又遣人調集了與魏忠賢有隙,且手握重兵的英國公張惟賢,魏忠賢的詭計由此作罷。
看著那柄沙魚皮劍鞘的長劍,朱由檢沉吟了一番,開口笑道:“此劍不錯,拿來給孤瞧瞧。”
看那寺人仍低著頭,朱由檢便提劍在身側,彷彿隨便地問道:“這般好劍自那邊得來?”
皇極殿太大了,大到讓他感到心寒。
停了半晌,窗外有人答道:“殿下,是奴婢,奴婢們正在保護殿下。”
李鳳翔曉得這是信王在拉攏民氣,但他也故意投奔,立馬答允了下來,排闥出去置備。
伴伴是對於極其靠近的內臣的稱呼,李鳳翔心中一喜隨背麵和腰低的更深了一些。
不久殿彆傳來一片歡聲。朱由檢的眉頭再次皺了皺,國之帝王大行,中官竟然還能收回如此歡聲,足以見魏忠賢的權勢已經到了多麼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