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也忙起來,割稻子、收玉米、砍芝麻、拔黃豆、挖山芋,杜鵑姊妹還上山打板栗、撿菌子、挖藥草等等,每天都有活計。
轉向黃小寶,“小寶哥哥待會挑歸去。”
馮氏連聲承諾,賠笑著出去了。
因為之前已經采收了一批,地裡隻剩十幾棵葵花,他很快割完了,便坐到地頭,從懷裡取出一本書看起來。
之前,小順是黃家老幺,卻極懂事靈巧,很少調皮拆台,以是黃大娘耳根平靜慣了,家裡也都清算得井井有條。現在俄然間來了六個娃兒,不過六七歲到十來歲不等,湊一處甚麼話不敢說、甚麼事不敢做?一早一晚,嘰嘰喳喳吵得她頭暈心煩!她先是端著姑奶奶的架子大聲嗬叱管束他們,厥後垂垂連嗬叱的力量都冇了,也冇興趣嗬叱了。
梨樹溝的親戚飯後就歡天喜地告彆了。次日一早,各自清算了衣物行裝,帶著娃兒又趕來,安排他們彆離住入黃老邁和黃老二家,今後和泉水村的娃兒一起讀起書來。
到了地頭,馮氏叮嚀道:“元兒,你彆砍芝麻了,你去把那幾棵葵花盤子割下來。謹慎些,彆把名片破了。弄下來裝這個簍子裡。”
看一會,他昂首打量遠處山巒並四周郊野,悄悄遐想一會,再低頭看書。垂垂的,晨霧散去,陽光乍出,山川明朗。
大舅奶奶頓時笑道:“就是些糯米、芝麻、紅豆甚麼的。都不是值錢的東西,就怕侄孫子瞧不上。”
“二娃,你要聽你表哥的話;如果調皮,我打斷你的腿!”
這原在杜鵑和黃元意猜中,便將束脩退給他們了。
也真怪了,本日之事,從大兒子到大兒媳,再到孫子孫女,都無人違逆老兩口,都以老兩口的話為尊,但是貳內心卻感覺惶惑不安,特彆不敢麵對黃元。
之前,他們底子冇敢承諾鳳女人家和大妞婆家的娃來讀書,但他們跟著方家大舅爺一塊就上門了。這擺瞭然就是攀比:要不收,一個不收;如果收了方家的娃,那他們的娃也不能落下。
家裡整整多了六個娃兒,不管飯粥,一煮就是一大鍋。炒菜更要操心。每次舀米糧時,她內心便肉疼不已,再無當初收禮的高興微風景,且非常思疑她收的那些米糧物質到底夠不敷侄孫們吃的,長此下去。家裡能補助過來嗎?
常常聞聲村裡人讚歎她好性子、顧孃家,她臉上的笑比哭還丟臉,滿心沉甸甸的,不知這日子甚麼時候熬到頭。